部  门
街  镇
  • 索引号
  • 11500102699274012D/2020-00025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涪陵区水利局
  • 成文日期
  • 2020-11-27
  • 标题
  • 重庆市涪陵区水利局关于提供《重庆市涪陵区水务志》编纂资料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涪水利发〔2020〕487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涪陵区水利局关于提供《重庆市涪陵区水务志》编纂资料的通知
字 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根据《重庆市涪陵区第二轮部门乡镇街道志编修规划》(涪陵府办发〔201097号)和《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5173号)要求,区水利局正在编纂《重庆市涪陵区水务志》。为确保《重庆市涪陵区水务志》编纂质量,使其内容能够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涪陵地区(市、区)水利电力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为今后全区水利电力事业发展提供翔实的依据和借鉴,现将乡镇街道提供《重庆市涪陵区水务志》编纂资料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供内容

   (一)10个区的水利电力组织机构基本概况主要提供原县级涪陵市所辖10个区建立以来至19929月撤区并乡时水利电力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责。198512月职工人数,19929月撤区并乡时水电管理机构职工人数,职工归并到何乡镇水电管理机构。站长名录(姓名、性别、职务、任职起止时间)。李渡区、新妙区、珍溪区、龙潭区、马武区、蔺市区、清溪区、白涛区、焦石区、城郊区(市中区)分别由李渡街道、新妙镇、珍溪镇、龙潭镇、马武镇、蔺市镇、清溪镇、白涛街道、焦石镇、敦仁街道负责提供。

   (二)乡镇街道水利电力组织机构基本概况。主要提供19929月撤区并乡后所有乡镇街道水利电力管理机构建立以来至201812月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责。乡镇增设、合并、撤销时水电管理机构归并职工人数,201812月乡镇水电管理机构职工人数。站长名录(姓名、性别、职务、任职起止时间)。19929月撤区并乡后再增设、合并、撤销的乡镇街道水利电力管理机构由现在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提供。桥南开发区、李渡示范区分别由崇义街道、李渡街道负责提供。

   (三)表彰奖励、科研成果、发表文章情况。主要提供19861月至201812月乡镇街道水利电力机构及工作人员在水电机构工作期间获得厅级以上表彰奖励情况(奖项名称、获奖时间、颁奖单位、获奖单位名称、获奖人员姓名);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情况(奖项名称、获奖等次、获奖时间、颁奖单位、获奖单位名称、获奖人员姓名);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文章情况(发表时间、发表刊物、文章标题、作者);被选举为区级以上党委委员、候补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情况(注明届次)。

   (四)水文化资料。主要收集乡镇街道地域内与水文化有关的工程、技术、管理纪事、风俗礼仪、文学艺术。

1. 工程与技术:灌溉工程(库、塘、堰、渠、机电排灌站等工程)、防洪工程(江、河、湖、溪的堤、坝等防洪工程)、水运工程(港口、船闸、渡口、码头、桥梁等)、水电工程、供排水工程(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泉、井等)、水土保持工程(梯田等)、景观工程、水利器俱、水利技术等。

2. 管理纪事:水文站、雨量站等建筑物、乡规民约、碑刻(洪水、枯水碑文、题刻)、文献(古籍、档案、手稿、古地图、老图片、拓片)等。

3. 风俗礼仪:祭祀建筑(禹王庙)、镇水之物(镇水神兽)、水事活动(祈雨、赛龙舟)、纪念建筑等。

   (五)文学艺术。收集辖区内古今与水文化有关的小说、散文、诗歌、赋、楹联、谚语、歇后语、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掌故、人物传闻、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民间歌谣、地名来历等原生态民间故事传说。

二、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如实提供,严禁弄虚作假、胡编乱造。《涪陵区水务志》编纂完成后拟印刷出版,如因虚假资料造成损失的,将由虚假资料提供者承担一切损失,并追究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二)各单位要通过查阅档案资料、走访当事人等方式,收集整理乡镇街道水利电力组织机构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责和主要负责人名录,以及相关节点的职工人数。文字介绍不超过2500字。关于表彰奖励、科研成果、发表文章情况,各单位要通过查阅档案资料或当事人提供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进行录入。关于《水文化资料》、《工程与技术》部分,每处文字介绍不超过1000字,包括工程的具体位置、始建年代、主持修建人、功能定位和历史地位、历史沿革、情况介绍、保护利用现状等;管理纪事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文稿或复制的图片等;《风俗礼仪》部分,分项进行文字介绍。关于《文学艺术》,要深入基层,广泛收集辖区内古今与水文化有关的小说、散文、诗歌、赋、楹联、谚语、歇后语、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掌故、人物传闻、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民间歌谣、地名来历等原生态民间故事传说。

   (三)各单位报送的材料要交分管领导审核签字,确保报送材料内容翔实真实,无语法、文字及常识性错误,保证报送材料符合标准。各单位提供的照片要注明拍摄年份和作者姓名,提供的图文资料要注明作者、单位以及联系电话。请各单位参照附件《清溪镇水利电力历史资料》样式提供,并于20201211日前将《××镇(乡、街道)水利电力历史资料》以电子件报送《重庆市涪陵区水务志》编纂组,逾期不报的后果自负。

联系人:张书阅

联系电话:15025675707

邮箱:1576157541@qq.com

附件清溪镇水利电力历史资料



重庆市涪陵区水利局   

202011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清溪镇水利电力历史资料


一、清溪区水电管理机构

1949年前,清溪区未设置水利管理机构。1950年至1954年,清溪区无专职水利机构和人员,水利工作由区生产助理员负责。1954年冬,清溪区聘请了1名农民水利员,负责管理本区农田水利工作。19631月,清溪区配备脱产干部为专职水利员。19821月,清溪区水电管理站建立,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水利、电力、水产管理工作。1985年底共有职工6名。19929月,撤销清溪区,清溪区水电管理站随行政区划调整而自然消失。4名职工归并到清溪镇。

19821月至19929月,清溪区水电管理站领导名录:

二、清溪镇水电管理机构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清溪镇。1953年撤镇,分置为清溪、四角、清和3个乡,1955年合并为清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撤乡改镇,1992年撤区并乡时,土地坡乡并入。1998年复置土地坡乡,2008年,撤销土地坡乡,并入清溪镇。

1949年前,清溪镇未设置水利管理机构。1950年至1954年,清溪乡无专职水利机构和人员,水利工作由乡干部兼管。1954年冬至19929月,清溪镇一直聘请农民水利员负责农田水利工作。19929月,撤区并乡。同年10月,成立清溪镇水电管理站。领导职数1名,编制4名,实有工作人员4名。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的水利、电力、水产管理工作。

19986月,成立清溪镇水利农机站。200110月,水利电力站与农机站合并组建清溪镇水利农机管理站。200711月,设置清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农技、农机、林业、水利水保、水产等方面的重大技术推广、信息服务、资源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工作。20115月,清溪镇设置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挂牌,明确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此项工作。20125月,清溪镇农业服务中心挂清溪镇水利站牌子。201812月,清溪镇水利站有职工6人。

19929月至201812月,清溪镇水电管理站(水利农机站、农业服务中心)领导名录:

三、土地坡乡水电管理机构

1954,土地坡乡无专职水利机构和人员,水利工作由乡干部兼管。1954年冬至19929月,土地坡乡一直聘请农民水利员负责农田水利工作。19929月,撤区并乡,土地坡乡并入清溪镇。199811月,复置土地坡乡,同时成立土地坡乡水利站,领导职数1人,编制2人,实有工作人员2人。主要职责是:

20085月,撤销土地坡乡,并入清溪镇。土地坡乡水利站随行政区划调整而自然消失。1名职工归并到清溪镇水利站。

199811月至20085月,土地坡乡水利站领导名录:

四、清溪镇水利文化

   (一)清溪镇石盘溪题刻。同治庚午年,河水涨至此

   (二)金钗堰水库。金钗堰水库位于长江支流白洞溪上游,坝址位于清溪镇建设村、南沱镇红碑村交界处,距涪陵主城35km。该工程始建于19563月,196912月竣工并达到现有规模。是一座以人畜饮水为主,兼有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小㈠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放水设备、溢洪道三部分组成。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坝址控制集雨面积25.34km2。水库校核洪水位603.51m,设计洪水位602.76m,正常蓄水位600.8m。总库容548.0m3,有效库容356.0m3,死库容42.0m3,滞洪库容150.0m3;设计灌面2.54万亩。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604.80m,最大坝高30.20m,坝顶宽6m,坝顶长246m。放水设备为塔式转铰浮筒式取水,浮筒直径φ0.70m4T手动卷扬机控制,放水流量1.9m3/s。溢洪道位于右坝肩,溢流堰采用开敞式宽顶堰型。长160m,堰顶高程为600.8m,堰宽18.0m。配套输水干渠长23km。现主要为金釵堰水厂、金钗堰电站、双溪口电站提供原水供给。并担负着下游10个村社4500人,4100亩耕地、河岸沿线30km公路干线、3座大桥和2座电站的防洪保安任务。

   (三)望牛石渡槽。望牛石渡槽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双龙村八组,方向320°,地处望牛石山上部,地势为高山,东、西面为荒地,生长有灌木及杂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流向由南向北。渡槽长61m,宽1.12m,高4.65m,其中内空宽0.63m,高0.56m。望牛石渡槽始建于1976年,渡槽为9孔卷拱形石结构,拱高2.35m,拱跨度6.1m。该灌溉引水工程源头为长冲水库,终点为双龙村五组,全长约3km。望牛石渡槽对研究涪陵区水利设施建设及引水灌溉有一定价值。

五、表彰奖励、科研成果、发表文章

   (一)表彰奖励。

20061025日,清溪镇平原村党支部、村委会被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全区抗洪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20061025日,清溪镇平原村十一组村民×××被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全区抗洪救灾工作先进个人。

20061025日,清溪镇青龙村九组村民×××被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全区抗洪救灾工作先进个人。

20157月,清溪镇农业服务中心×××被重庆市水利局表彰为全市水利工作先进个人。

   (二)科研成果。

20065月,×××撰写的《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获重庆市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05年度水利政研论文三等奖,独立获奖。

20072月,×××等设计的《重庆鱼剑口水电站工程设计》项目,获重庆市建委评为2006年度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第二主研。

20091月,×××等开发的《220kV高效节能型变压器产品研究开发》项目,获涪陵区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主研。

   (三)发表文章。

20067月,×××等撰写的《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在桃子沟水库大坝料场开采中的应用》,《重庆水利》(内刊)第3期发表,第1作者。

20089月,×××等撰写的《合同外新增项目价格的确定方法》,《水利电力机械》(核心期刊遴选)第9期发表,第2作者。

20076月,×××撰写的《农村水电站施工环境保护导则》,(SL358-2006)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独著。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