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疫情、山火、高温干旱、国际环境等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凝心聚力,埋头苦干,狠抓“科创+”“绿色+”发展,奋力推动实现“十个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稳定,多项指标承压增长,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仍保持韧性。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1.71亿元,可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63亿元,可比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1.12亿元,可比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6.95亿元,可比增长2.9%。三次产业占比为6.1:56.2:37.7。
一、农业
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2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9.31亿元;林业产值4.72亿元;牧业产值15.94亿元;渔业产值4.69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56亿元。
前三季度,蔬菜产量218.4万吨,同比增长3.6%;稻谷产量40万吨,同比增下降1.8%;水果常量14.72万吨,同比增长8.9%;生猪出栏56.64万头,同比增长7.5%;牛出栏0.99万头,同比增长7.0%;羊出栏6.64万只,同比下降0.7%;家禽出栏741万只,同比下降4.7%。
二、工业
前三季度,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4.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可比下降2.2%,制造业增加值可比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4.7%。
分产业看,六大支柱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9%,其中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7.3%,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7%,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0%,消费品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5%,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下降34.2%,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下降52.7%。
从产品产量看,钢薄板、己二酸、化肥、塑料制品、纸制品产量分别增长32.5%、17.0%、16.1%、11.1%、10.9%。
新兴产业方面,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6.5%,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6.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9.4%。
三、建筑业
前三季度,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6.93亿元,可比增长1.8%。建筑业注册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市水平2.2个百分点。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5%。
四、服务业
前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6.95亿元,可比增长2.9%。分行业门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可比下降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5%,金融业增加值可比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可比增长5.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可比增长3.3%。
五、固定资产投资
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
按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8%;其他费用投资同比下降8.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7%,快于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7%。三次产业实现投资占比为1.2:49.1:49.7。
分行业看,批零住餐业投资同比增长211.5%,文化体育娱乐投资同比增长72.4%,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58.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44.9%,水利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30.8%。
六、消费市场
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网上销售持续释放活力,全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6%,快于社零增速13个百分点。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
分行业看,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7%,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6%,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9%。
按商品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单位销售商品中,石油及制品类消费支撑作用明显,销售额增速高达43.6%;中西药品类销售额为17.1%。
七、财税收入
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46亿元,全口径同比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全口径同比增长9.9%;非税收收入同比下降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85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162.3%、21.6%、11.9%、5.5%。
八、居民收入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27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93元,同比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7元,同比增长7.1%。
总体来看,我区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克服多重考验的不利影响,多项经济指标承压增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仍保持韧性。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投资稳增长基础需进一步筑牢、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要素保障日益趋紧等问题制约我区经济发展。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彰显‘三个重要’的百万人口战略支点城市”定位,坚持“科创+”“绿色+”,加快建设“三高地三示范区”,奋力实现“十个新提升”,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