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职能职责。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始建于1914年,前身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基督教在涪陵的“英美会”创办的“仁济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四川省涪陵专区人民医院、四川省涪陵地区人民医院、四川省涪陵市人民医院、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2002年获批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6月18日医院划转重庆大学,2022年3月6日,经市委编委批复,正式更名为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市医疗急救中心涪陵分中心),加挂重庆市微创外科研究所牌子。医院是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等的教学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康复师培训基地、国家紧缺人才(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神经外科建设中心”,是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技术指导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涪陵分中心,是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重庆市基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涪陵区院士工作站。医院是全国文明单位、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重庆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工作集体记大功专项表彰、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重庆市“美丽医院”创建示范单位,重庆市“智慧医院”四级,互联网医院。当前,医院正在涪陵区委、区政府和重庆大学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1225”发展战略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力推进高新区院区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地位,朝着加快建成高水平研究型教学医院、努力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综合性医院的目标奋力前行。
(二)机构设置。医院“一院三区”协同发展,由现在的江南院区、高新区院区和四环路院区组成,总占地275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730张,开放床位1800张。医院2023年末有在岗员工2532人,在编职工873人,招聘职工165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17人,正高人员61人、副高人员216人、博士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全国学术委员会委员45人、市级学术专委会副主委53人,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等16人,涪陵区第五届拔尖人才8人、涪陵英才5人、涪陵区名医34人。医院有45个业务科室。现已打造了一批重庆市级重点专科/学科:神经外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是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重症医学、麻醉学、普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护理学、神经内科、病理科、康复医学科、老年病科、放射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临床药学是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外科、妇产科、呼吸内科、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肿瘤科、康复医学科是“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重庆市公共卫生重点专科。老年医学科是重庆市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二、单位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1.总体情况。2023年度收入总计166,142.67万元,支出总计166,142.67万元。收支较上年决算数减少3,565.85万元,下降2.1%,主要原因是本年收入合计较上年决算数增加3,759.83万元,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较上年决算数减少7,369.06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较上年决算数增加43.38万元。本年支出合计较上年决算数减少5,704.63万元,结余分配较上年决算数增加1,908.45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较上年决算数增加230.33万元。
2.收入情况。2023年度收入合计165,465.44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3,759.83万元,增长2.33%,主要原因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项目拨款以及医疗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其中:财政拨款收入8,281.63万元,占5.01%;事业收入144,707.21万元,占87.45%;其他收入12,476.60万元,占7.54%。此外,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和专用结余0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677.24万。
3.支出情况。2023年度支出合计163,326.66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5,704.63万元,下降3.37%,主要原因是医疗业务支出减少。其中:基本支出138,430.55万元,占84.76%;项目支出24,896.12万元,占15.24%。此外,结余分配1,908.44万元。
4.结转结余情况。2023年度年末结转和结余907.57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230.33万元,增长34.01%,主要原因是各项目结转资金按原用途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3年度财政拨款收、支总计8,571.11万元。与2022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加1,800.54万元,增长26.59%。主要原因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较上年增加。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收入情况。2023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8,281.63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1,804.25万元,增长27.85%。主要原因是新增财政拨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财政项目款。较年初预算数增加3,127.11万元,增长60.67%。主要原因是财政预算外增拨项目拨款收入。此外,年初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289.47万元。
2.支出情况。2023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8,194.79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1,713.69万元,增长26.44%。主要原因是卫生健康支出增加1,535.0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164.9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增加13.77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增加3,040.27万元,增长58.98%。主要原因是增加财政拨款预算外基本支出。
3.结转结余情况。2023年度年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376.32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86.85万元,增长30.0%,主要原因是各项目结转资金按原用途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4.比较情况。本单位2023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75.26万元,占14.34%,较年初预算数增加1,175.26万元,增长100.0%,主要原因是增加预算外退休人员经费。
(2)卫生健康支出6,848.58万元,占83.57%,较年初预算数增加1,865.01万元,增长37.42%,主要原因是新增财政项目拨款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170.95万元,占2.09%,较年初预算数持平。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3年度一般公共财政拨款基本支出1,350.26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349.81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178.43万元,增长15.23%,主要原因是退休人员健康疗养费增加。人员经费用途主要包括退休人员生活补助经费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公用经费0.45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0.20万元,下降30.77%,主要原因是办公费减少。公用经费用途主要包括退休处级干部特需费。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说明
本单位2023年度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本单位2023年度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三、“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2023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共计0万元,较年初预算数持平,较上年支出数持平,主要原因是我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未保障我单位“三公”经费。
(二)“三公”经费分项支出情况
2023年度本单位因公出国(境)费用0万元,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持平,较上年支出数持平,主要原因是我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未保障我单位“三公”经费。
公务车购置费0万元,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持平,较上年支出数持平,主要原因是我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未保障我单位“三公”经费。
公务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持平,较上年支出数持平,主要原因是我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未保障我单位“三公”经费。
公务接待费0万元,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持平,较上年支出数持平,主要原因是我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未保障我单位“三公”经费。
(三)“三公”经费实物量情况
2023年度本单位因公出国(境)共计0个团组,0人;公务用车购置0辆,公务车保有量为0辆;国内公务接待0批次0人,其中:国内外事接待0批次,0人;国(境)外公务接待0批次,0人。2023年本单位人均接待费0元,车均购置费0万元,车均维护费0万元。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财政拨款会议费和培训费情况说明
本年度会议费支出1.43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1.43万元,增长100.0%,主要原因是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用于举办学术会议。本年度培训费支出88.5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21.1万元,增长31.31%,主要原因是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用于人员培训。
(二)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2023年度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支出0万元,机关运行经费较上年支出数持平,主要原因是按照部门决算列报口径,我单位不在机关运行经费统计范围之内。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单位共有车辆16辆,其中,副部(省)级及以上领导用车0辆、主要负责人用车0辆、机要通信用车0辆、应急保障用车3辆、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13辆,离退休干部用车0辆。单价100万元(含)以上专用设备95台(套)。
(四)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说明
2023年度本单位政府采购支出总额1,0118.35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5,740.82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2,833.55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1,543.99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9,008.37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89.03%,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3,143.3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31.07 %。主要用于采购医疗设备、通用设备等。
五、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一)单位自评情况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我单位对15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
1.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汇总表
2.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二)单位绩效评价情况
本单位没有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
(三)财政绩效评价情况
区财政局未委托第三方对我单位开展绩效评价。
六、专业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
(四)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反映在本项内。
(五)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指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非财政拨款结余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
(七)结余分配:指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所得税、提取专用基金、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等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其中:人员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公用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除“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外的其他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指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等的各项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护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四)工资福利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十五)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十六)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十七)其他资本性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构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七、决算公开联系方式及信息反馈渠道
本单位决算公开信息反馈和联系方式: 023-72223150。
附件: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2023年度决算公开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