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框架下,一项关乎基层用药安全的创新实践正在改写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自2024年7月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审方中心成立以来,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工作,一套覆盖全区32家公立医疗机构的智能化用药安全网络全面铺开。这个集“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估”于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正推动着区域合理用药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过去基层医疗机构审方全靠药师个人专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3月31日,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药学部负责人、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审方中心专班负责人尹华说。
药学工作室药师参与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查房
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审方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作为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专业优势和区域医疗中心龙头作用,于2024年4月筹备建立区域审方中心,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和下沉。通过统一搭建信息平台,逐步接入全区32家公立医院的诊疗数据,实现了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向基层的精准输送。
该审方中心通过系统性改革构建起区域合理用药新生态:通过统一审方标准和智能化平台建设,不仅规范了区域处方审核流程、筑牢用药安全防线,还显著优化患者就诊路径,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有效解决药师人力成本、缓解基层工作压力的同时,成功推动优质药学资源下沉基层,使32家公立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能力整体跃升,通过标准化知识库建设和同质化培训体系,建立起区域药学服务“一盘棋”发展格局,为基层医疗质量提升注入持续动能。
“智慧大脑+专业药师”双轮驱动
该审方中心创新采用“人机协同”审方模式,审方智能系统每日处理6000余条医嘱(处方),对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风险进行初筛,再由32名经系统培训的审方药师结合临床数据进行专业判断。
药师在审方
对前置审方智慧系统干预拦截的处方,审方药师根据拦截提示内容,结合患者临床诊断和药品信息再次进行审核,根据具体情况再交由医师复核修改或直接通过。对严重不合理的处方,审方药师积极与医师沟通,直至处方合格通过。对存在争议的、无法即刻解决的用药问题,先让医师复核双签执行后,事后充分查阅资料或与其他药师商讨解决方案,再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对经沟通后医师执意执行的不合理处方情况,审方药师备案登记,后期予以点评考核。同时,审方药师总结每月不合理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反馈给临床医生。
数据显示,自2024年10月该审方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已审核处方152万余条医嘱,医嘱合格率从60%跃升至80%,拦截不合理医嘱38万余条。
尹华说:“我们现在形成了‘系统预警-药师研判-医师复核’的三重保障,特别是对慢性病、多重用药患者建立起立体化用药安全网。
”
“三统一”服务体系促进同质化发展
该审方中心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起统一标准化体系:统一处方审核标准,培训基层审方药师32名,使多种病、多重用药患者用药更加安全;统一制定两个目录——115个品规的基层慢性病用药目录和36个品规的急抢救(短缺)药品目录,在龙潭、焦石、南沱、马武中心卫生院和敦仁、荔枝、李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药学工作室,选派7名临床药师定期坐诊,为基层居民进行专业、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为提升基层医师医学服务能力,该审方中心在开展区域性基层医疗机构药师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组织培训学员一边学习一边修改审方规则,通过梳理不合理问题,完成了14952条审方规则的智能化改造,构建起区域审方知识库。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会现场
义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负责人、副主任药师李静说:“开展区域审方以来,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以前对药品的合理使用认识有限,现在通过审方中心能力提升培训,大大提高了药学专业能力。以我们医院为例,加入审方中心后,我们的处方合格率达到了94%以上,用药合理性得到充分提升,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如今,涪陵区正在书写基层合理用药的新篇章,涪陵区居民在基层公立医院即可享受同质化药学服务,用药安全从“被动补救”转向“主动防御”,为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药学服务同质化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