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坚持“科创+”“绿色+”发展新路子,着力构建“1+2+8+N”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体系。目前,涪陵区已形成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
■ 产业介绍
涪陵区材料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化工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和绿色建筑材料3个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51个,300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2家;拥有华峰化工1家市级领军企业,万达薄板、华峰新材料、建峰新材料、华峰聚酰胺、万凯新材料等5家链主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个,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22家;已建成市级智能工厂10个、数字化车间21个;华峰己二酸、赛特棕刚玉两个产品为国家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其中华峰己二酸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9%,赛特刚玉年产20万吨棕刚玉项目为亚洲最大棕刚玉生产基地。2021年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47亿元,同比增长37.24%,占全区42.0%。
■ 招商方向
围绕企业生产工艺数字化、绿色化改造,重点发展聚酯、聚酰胺、聚氨酯产业链。发挥基础化工原材料优势,引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将涪陵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材料产业第一大区”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合成材料基地。
■ 产业介绍
涪陵区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华通电脑为代表的PCB板,以科宝电缆、特发信息光缆为代表的电线光缆等产业集群。全区现有高密度电路板、特种光电缆、LED光电、微型电子等规上企业13家,十亿级企业2家。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产值67.92亿元,占全区规上产值总量的3%。
■ 招商方向
推动PCB封装测试技术创新,培育发展特种光电缆、新型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智能终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成渝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科创基地,打造2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产业介绍
涪陵区清洁能源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清洁能源产业作为涪陵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现有规上工业企业31家,十亿级以上企业7家,百亿级以上企业1家。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325.2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区14.4%。目前有电力企业4家,燃气企业8家,天然气加气站11座,液化气站6座,醇基燃料2家,形成了两张电网并行供电,多气源供气格局。2021年,全区用电量91.65亿度,同比增长16.4%,其中,工业用电量为7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0%;全区天然气用气量为18.66亿方,同比增长25.66%,其中,工业企业用气量为17.34亿方,同比增长27.31%。页岩气、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涪陵页岩气田作为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2021年,累计产气416.52亿方,销售399.83亿方,每天可满足3340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需求。
■ 招商方向
围绕页岩气、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页岩气资源评价、物理勘探、钻完井、储层改造等核心技术研发,加速页岩气装备制造产业技术革新。同时依托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页岩气产业科创基地,打造500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 产业介绍
涪陵区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太极集团、葵花药业为代表的中成药、以华兰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以常捷医药为代表的化学药、以三海兰陵为代表的医药包材的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9家、十亿级企业3家;2021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38.26亿元,占全区规上产值总量的6.13%。
龙头企业打响做亮品牌。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是亚洲最大口服液及糖浆剂生产基地,太极医药城B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提取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成药委托生产基地,年处理中药材50万吨;葵花药业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专业儿童制药厂;华兰生物一期血浆处理能力亚洲最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极制药厂等7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太极制药厂、华兰生物、葵花药业3家企业获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药饮片厂、三海兰陵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个,重庆市新型企业研发机构2个,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1个;企业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现有市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9个。
■ 招商方向
围绕互联网+中医药产业,推动中药材种植、二次开发、质控、有害物质检测等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应用,发展血浆制品、新型疫苗、抗体药物等生物制药,积极发展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产业。
■ 产业介绍
涪陵区装备制造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华晨鑫源、万丰铝轮、三爱海陵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以川东船舶重工、中江船业为代表的船舶修造和以南瑞博瑞变压器、同讯电力实业为代表的电力设备等产业集群。现有规上工业企业50家、十亿级企业6家、百亿级企业1家;华晨鑫源入选重庆市领军(链主)企业名单。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99.8亿元、增长7.6%,占全区17.7%。其中汽车制造29家企业实现335.49亿元、增长7.8%,船舶修造7家企业实现47.74亿元、增长7.2%,电力设备4家企业实现6.64亿元、增长39.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三爱海陵等13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华晨鑫源、美心翼申等2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3个,包括华晨鑫源等12家企业的市级技术中心和华晨鑫源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专精特新企业15家;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建成华晨鑫源汽车生产等智能工厂1家,三爱海陵卡车气门生产等数字化车间7个。
■ 招商方向
汇聚技术研发力量,围绕汽车制造关键零部件,重点开展“大小三电”、机器人、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招商引资,集聚船舶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特种船舶,打造5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