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十四五”时期是涪陵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作为“十四五”期间建设工业强区的主攻方向,是涪陵工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涪陵打造西部一流的“智造强区”重要抓手。
二、政策依据
根据《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涪陵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结合涪陵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2-2026年,展望至2035年。
三、主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架构。规划共六个部分。包括现状和形势、总体要求、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七大产业提升行动、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现状和形势。总结涪陵区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分析当前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形势。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提出到2026年,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新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和制造业融合程度进一步深化,努力将涪陵区打造成为全市智能制造应用新高地。展望到2035年,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具有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第三部分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聚焦企业不同阶段智能化升级需求,提出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包括优先发展关键功能部件、基础材料,突出发展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产品重点培育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控制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嵌入式系统软件、汽车软件。
第四部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布局以涪陵高新区为主、临港经济区为辅,工业软件主要布局在涪陵高新区,形成以涪陵高新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空间布局。
第五部分实施七大产业提升行动。提出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提升、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培育、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七大产业提升行动。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统筹协调、财税政策扶持、金融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力度、生产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打造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