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涪陵临港经济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日期:2022-03-14
字 号:

一、编制背景

为落实涪陵区委区政府决策,把握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放大“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推动全区产业规模化聚集和高质量发展,由涪陵区发改委和临港经济区委托具备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完成《涪陵临港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方案评审会及公示公告,经过不断完善修改,形成了《规划》。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涪陵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在编)和《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重庆市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等。

三、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涪陵临港经济区包括龙桥街道、新妙镇、蔺市街道、石沱镇,全域面积495平方公里,其中临江临港重点发展区域面积182平方公里。

   (二)发展定位: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走以港兴产、以产带城、城景交融、港产城景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高水平建设港口物流体系,高起点发展临港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城镇,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将临港经济区打造成长江中上游重要国际港口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辅枢纽、西南地区重要临港产业集聚区、山清水秀的滨江魅力生态城区。

   (三)空间体系:“一核一廊三组团”的空间体系,“一核”是以涪陵港龙头港区为核心的龙石发展核,“一廊”是依托长江和连绵山体所形成的自然发展空间,打造集港口、交通、产业、城镇、景观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型廊道。“三组团”分别是龙桥组团、蔺市组团和新石组团。

   (四)产业体系:通过产业联动、一体布局、协同发展,共同构成支撑临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2+3+2”现代产业体系。两大主导产业分别是现代物流业和新材料产业,三大传统产业分别是消费品工业、现代中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现代服务业分别是休闲旅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五)产业布局:以完善供应链服务创新产业新价值为抓手,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地形地貌条件,规划布局现代物流(港口物流、商贸物流、快递物流)、新材料、食品工业、高端制造、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总部经济等产业片区。

   (六)港口物流系统:以支撑打造重庆(涪陵)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长江中上游重要国际港口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辅枢纽,促进临港产业高质量规模扩张为目标,构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平台和物流运营体系共同构成的港口物流系统。

   (七)交通网络系统:构建出海出境对外大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出北上重要节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辅枢纽,对内构建沿江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和完善多种方式组团间交通线路,兼顾景观道路系统,构建涪陵临港经济区外畅内联、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系统。

   (八)基础设施配套:分区完善供水系统,供水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日。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处理能力达到17万立方米/日。雨水合理收集利用,就近排放。高压线路建设方式应与城乡规划布局相协调,用电负荷达到60万千瓦。联通输气管网,完善储、调设施,共布局建设燃气设施8座,供气能力达到28万立方米/日。

   (九)规划实施:建立管委会主导、平台企业运作的临港经济区管理模式,优选各类开发运营主体,完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精心组织产业招商。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