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相关规定,现将街道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编制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24年,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91万元,同比增长15.73%,完成预算的131.79%。其中本级收入4137万元(本级税收收入4107万元,同比增长36.63%;非税收入完成30万元。)同比增长36.49%。体制及上级补助收入5900万元,2023年年终结余2554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092万元,同比下降0.2%,完成预算的84.7%;上解支出1744万元,结转结余2755万元。主要支出科目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190万元,下降4.37%,完成预算的50.55%。主要用于保障党政机关、人大、纪检、群团、党建、财政正常运转。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223万元,下降0.45%,完成预算的96.12%。主要用于保障文化体育活动、广播事业、乡村旅游发展、综合文化及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等事业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事务支出完成1393万元,增长1.68%,完成预算的95.22%。主要用于民政和社区事务管理、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职工养老保险、职业年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村(社区)干部社会保障缴费和就业支出等。
——卫生健康支出完成244万元,增长63.76%,完成预算的119.02%。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障及基层公共卫生支出。
——节能环保支出完成265万元,增长90.65%,完成预算的107.72%。主要用于保障节能环保事业支出。
——城乡社区支出完成1370万元,增长146.85%,完成预算的119.65%。主要用于综合执法、村(社区)干部工资、本土人才、市政设施维护、园林绿化、路灯照明、清扫保洁、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区等支出。
——农林水支出完成928万元,下降42.79%,完成预算的93.17%。主要用于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事业人员支出、农村公益事业、乡村振兴、农业、林业安全等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完成30万元。主要用于损毁公路养护。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完成1177万元,下降21.95%,完成预算的196.17%。主要用于小企业集聚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和企业扶持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完成272万元,增长9.24%,完成预算的138.07%。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支出。
(三)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2024年,街道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112万元,增长10.21%;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739万元,增长91.67%,上解140万元,结余2233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执行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万元。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万元。
2024年,街道严格落实政府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格预算执行,以收定支,量力而行,严控一般公用经费支出,优先保障“三保”支出,财政“三保”支出保障有序,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得当,财政总体运行平稳。
二、2025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25年,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85万元,下降5.96%(主要说明:高新区体制补助减少1160万元)。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390万元,2024年结转结余2755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25年,街道预算支出8985万元,下降5.96%。其中:本级预算支出884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4万元,预备费用62万元。分项预算支出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49万元,下降59.63%。主要用于保障党政机关、人大、政府办公室、纪检、群团、财政正常运转。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69万元,增长59.05%。主要用于保障文化体育活动、广播事业、乡村旅游发展及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等事业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事务支出1123万元,下降30.28%。主要用于民政和社区事务管理、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职工养老保险、职业年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村(社区)干部社会保障缴费和就业支出等。
——卫生健康支出205万元,同比持平。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障及疫情防控支出。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06万元,增长14.06%。主要用于综合执法、本土人才、村(社区)社干部工资、园林绿化、路灯照明、场镇清扫保洁、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建文巩卫等支出。
——农林水事务支出3304万元,增长231.73%。主要用于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事业人员支出、农村公益事业支出。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00万元,同比持平。主要用于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和企业扶持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195万元,下降1.02%,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支出。
——街道预留预备费62万元,用于应急保障。
2025年,街道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相关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区委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做强特色、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和 “组织强、环境优、产业兴、交通好、城乡美、百姓富”工作任务,“敢闯敢干,为实争先”,牢固树立政府机关过紧日子思想,量力而行,兜牢“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保障街道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名词解释
1. “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 “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 三保支出: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4. 特殊转移支付:指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央财政设立的特殊转支付。中央财政通过新增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渠道,统筹安排特殊转移支付资金。
5. 一般公共预算: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6. 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绩效评价: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财政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健全财政支出的追踪问效和问责制度,对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高效运作程度、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益、促进政府财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转变政府职能等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