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涪陵 / 区情概览
区情概况
日期:2025-01-23 来源:涪陵区政府办公室
字 号:

涪陵是一方“水绕青山山抱城”的山水福地。涪陵依山而起、因水而生,长江、乌江在此交汇,武陵山脉在此绵延,是一座山水辉映、生生不息、昂扬向上的城市,至今已有2300余年建城史,孕育了枳巴、易理、白鹤梁题刻、榨菜等本源文化,拥有白鹤梁、点易洞、816工程、武陵山大裂谷等人文和自然胜迹,是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2024年实现GDP 1711亿元、增长5.3%、总量居全市区县第四,人均GDP达15.4万元、全市区县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846.7亿元,增长8.8%、总量全市区县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9亿元、在全市区县率先突破百亿大关,税收57亿元、全市区县第一,涪陵美丽的山水画卷,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涪陵是一方“工业繁荣百业兴”的产业福地。涪陵是工业重镇,拥有2个千亿园区,正加快培育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榨菜等“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已培育百亿级企业7户、全市区县第一。2024年全区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占全市近1/10,其中材料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超1/4,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国500强制造业企业、百亿级企业、全市百强制造业企业、领军和链主企业数量均居区县第一,新铝时代成为2024年全市主板唯一上市企业。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丰富场景。

涪陵是一方“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福地。涪陵坚定向“新”而行,强化科技、数字、金融、人才、绿色低碳赋能产业发展,构建“1238”产业科创体系。科技竞争力综合排名全市第五,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全市第一,今年人才净流入近2500人、增长26%,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国市级绿色工厂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入选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全市第一。涪陵活跃的创新环境,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涪陵是一方“万里贸易通海川”的开放福地。涪陵是重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辅枢纽,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承载城市,5条高速过境基本实现乡镇30分钟上高速,“八铁九高四港一空”综合交通枢纽加速构建。拥有国家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龙头港铁公水集疏运中心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涪陵龙头港获批国家水运开放口岸、铁路专用线建成投用,开行涪陵至武汉沿江班列、重庆港(涪陵黄旗港)至宁波舟山港万吨级江海直达航线,涪陵榨菜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和出口额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5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353万美元。独特的开放优势,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动力。

涪陵是一方“南北商贾争相赴”的营商福地。涪陵水、电、气等要素充足,量足价优。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双网支撑,供电质量高、调剂互换能力强,年供电能力可达200亿/kw·h。涪陵拥有全国最大页岩气田,是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已探明储量9000亿m3,年产能100亿m3,日供气能力600万m3。涪陵有长江、乌江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日供水能力20万m3。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白涛工业园区临港组团热岛装置提供蒸汽,价格210元/t,部分企业自备热电联产装置。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土地储备充足,达到“七通一平”供地标准,各园区建有标准化厂房,可迅速启动项目建设。涪陵有3所大学,在校学生5万人;各种技能专业学校13所,在校学生2万人;有城市产业工人及进城务工人员40万人,劳动力成本是东部地区的60%左右。我们坚持“企业无小事”理念,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涪陵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厚积了肥沃土壤。

涪陵是一方“商机无限前景阔”的投资福地。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重庆市委、市政府赋予涪陵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支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市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渝东新城主引擎重大使命,要求涪陵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挑大梁、作贡献。可以说,相聚涪陵,共创新业,正当其时、前景广阔。


附件下载: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