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集团白鹤梁榨菜厂MVR蒸发浓缩系统
百胜镇榨菜废水集中处理厂控制室
榨菜废水曾是涪陵榨菜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如今围绕榨菜废水做文章,废水深度处理达标排放,盐水蒸发浓缩循环利用,腌制盐水变废为宝熬制成榨菜酱油……近年来,涪陵以“科创+”“绿色+”为引领,在做大做强做优榨菜产业的使命中,不断探索属于涪陵榨菜的绿色转型路径。
龙头企业“先行先试”
3月22日,一场特殊的发布会在涪陵榨菜集团举行,减盐30%以上的轻盐榨菜正式推出。该新品主要通过“浅盐窖藏加香渍制”“精准控盐”“栅栏技术”三大技术助推轻盐榨菜在“减盐健康”上的升级。这既是涪陵榨菜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践行“健康中国”,迎合国民减盐健康饮食需求的具体行动,也是榨菜产业以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引领绿色发展的良好示范。
在涪陵榨菜集团生产全域,绿色发展“基因”越植越厚。白鹤梁榨菜厂是该集团下属榨菜生产企业,厂区内的MVR蒸发浓缩系统每天高速运转,整个集团榨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榨菜废水集中到这里,通过蒸发浓缩技术,每天可处理榨菜腌制液220吨,可形成饱和盐溶液100吨、结晶盐16吨,饱和盐溶液及结晶盐可用于榨菜原料再腌制,饱和盐溶液还可用于制作榨菜酱油;蒸发形成的150吨纯净水也可进行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率100%,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5万吨,与传统生化处理方式相比,每吨处理费用可节约40%。该技术的应用是涪陵榨菜集团致力于榨菜盐水综合处理的创新研究,顺应了“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产业”的行业升级要求。
“集团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生产整个过程,不断追求绿色和环保。今年将集中力量建设乌江涪陵榨菜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打造成为一个集智能制造、大数据管理、生态绿色、工业旅游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进一步推动榨菜产业提档升级。”涪陵榨菜集团董事、副总经理韦永生说。
在涪陵,将榨菜腌制盐水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实践亦日趋成熟。目前,全区每年约利用高浓度腌制盐水15万吨,生产榨菜酱油5万吨左右,利用率达30%以上,新增产值8000万元以上,实现了环保与效益双赢。
盐水治理“全面开花”
涪陵区有榨菜半成品原料加工户1700余户、榨菜生产企业41家,在榨菜生产过程中,年产榨菜废水约210万吨,如不有效处理,将严重影响长江生态。为助推涪陵榨菜行业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涪陵加快推进榨菜行业废水处置设施提标改造。
鱼儿重回紫竹溪是对百胜镇永安片区榨菜废水治理成效的最好写照。
永安片区是涪陵榨菜产业全产业链集中区域,涉及榨菜生产企业9家,还有大量的青菜头种植户和榨菜半成品加工户。2011年,百胜镇榨菜废水集中处理厂作为涪陵区第一座榨菜废水集中处理厂建成投用。随后,榨菜废水治理设施建设进入高峰,各榨菜生产企业从“要我建”到“我要建”转变,纷纷建设榨菜废水治理设施。至目前,全区已新、改、扩建42座榨菜废水治理设施,实现榨菜生产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全覆盖,设计日处理量1.5万吨。
“一个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环保必须跟上,这笔投入对我们企业来说不是额外负担,而是隐形产能。”涪陵紫竹食品公司负责人梁永龙说。该企业于2017年投入60万元修建投用污水预处理设施,每天处理榨菜废水200吨左右,经预处理后的废水再汇入到百胜镇榨菜废水集中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水随菜走’,我们发展榨菜半成品加工才没有后顾之忧。”百胜镇榨菜半成品加工户况国强说,去年他运了200多吨榨菜废水到榨菜生产企业进行预处理,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涪陵区出台“收榨菜原料必须收榨菜腌制废水”制度,由收购原料的榨菜生产企业负责接收处理废水,并通过联合执法、建立转运台账等加强监管。对于榨菜企业、腌制户集中区域,则统一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下一步,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和区榨菜产业发展中心,将联合开展全区榨菜行业精细化环境管理专项行动,实现榨菜生产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和固废规范处置100%,推动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把榨菜产业打造成涪陵践行“两山论”走实“两化路”的绿色名片。(记者 周庆 谭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