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涪陵加快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日期:2022-10-14
字 号:

加强对外联系 畅通内部循环

涪陵加快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鹅西路成为涪陵江南组团对外交通出行的快捷通道

涪陵,位于重庆“一区”联结“两群”Y字形节点,扼长乌两江交汇,自古以来就有“依托两江、承接东西、联动干支”的交通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涪陵区委、区政府积极推动交通强区建设,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稳增长的先导作用,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定位,加快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在涪陵大地上谱写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动人乐章。

回眸过去

“外联内畅、互联互通”

大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回眸十年,涪陵已建成“五高三铁两江”的对外大通道网络。铁路从1条增为3条,通车里程增至207公里,是十年前的3倍。高速公路从1条增为5条,通车里程增至175公里,超过十年前的8倍;高速公路互通增至21个,较十年前增加20个。路网结构水平实现重大突破,普通公路里程年均净增达200公里,其中国道里程由40公里增长至268公里,在普通公路中的占比增长了近3倍;农村公路里程由4017公里增至5715公里,增长率达42%。水运体系发达,境内通航里程达110公里,多项水运指标全国、全市领先,拥有全市三大枢纽港之一的铁公水多式联运港口龙头港。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投用涪陵高山湾综合交通枢纽,万人拥有公交车、出租车标台数全市区县第一,开行客运线路296条,其中公交线路50条,运行范围覆盖江南城区、四大园区和九个街道,公交满意度连续五年位列全市区县第一,乡镇客运站建成率、农村客运线路站点覆盖率、行政村通农客率均达到100%,形成了覆盖区、乡、村的三级物流服务网络。示范创建取得了新成效,2021年,同时摘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区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两块国家级牌子……

铁公水多式联运港口——涪陵龙头港

对外大通道加速成型

回望这十年,是涪陵对外大通道加速成型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涪陵聚焦对外大通道建设,始终以“大抓交通、抓大交通”的干劲和决心,紧紧抓住2018至2020年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重大机遇,建成过去想建而没有建成的一大批重点工程,基本形成“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对外大通道格局。

2013年12月,沿江高速南线涪陵段正式通车,涪陵到重庆主城不再需要绕行长寿。沿沿江高速向东,经丰都、石柱,可快速通达湖北恩施、武汉最后抵达上海,是重庆到上海的最短里程。

2020年8月10日,随着K585次客运列车从涪陵站驶出,川渝地区连接我国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通道——渝怀二线涪陵至中嘴段正式开通;8月20日,全市首条由区县自主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梓白高速正式通车;10月20日,南川经涪陵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通车,大幅缩短了南川和涪陵坪上地区与重庆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10月30日,国家长江经济带港口铁水联运设施联通计划项目——龙头港铁路专用线正式开工,将补齐龙头港铁公水无缝衔接多式联运体系的最后一环。

这一个个影像切片,汇聚成涪陵大通道建设十年发展之路,凝结着一代代交通人的不懈奋斗。

强化对外大通道建设的同时,涪陵正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让“涪陵制造”走出国门。2021年11月25日,伴随着一声清脆而悠长的汽笛声,一辆满载食用级PET切片的专列缓缓驶出涪陵西站,这批“涪陵造”产品将通过铁海联运直达印度尼西亚泗水港,全程10天左右,将极大地弥补内陆出口时效长、竞争力弱的短板。自2020年3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广西钦州铁海联运班列稳定开行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精己二酸、聚酯切片、榨菜等“涪陵造”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铁海联运班列换装出海。仅今年上半年,区内有10家企业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发送集装箱1774标箱,同比增长138%,货值4.34亿元;进口实现零突破,接收集装箱20标箱,货值约5000万元。

内部公路网不断完善

回望这十年,是涪陵内部公路网不断完善的十年。

涪陵页岩气田是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也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为提高页岩气开采和运输通道通行能力,涪陵区投入近7亿元,新改建了焦石至白涛、江东至焦石等一批高等级的页岩气物流通道。

涪陵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后花园”,坪上地区是涪陵规划的重要农旅融合发展带,平均海拔750米,是自然生态最好的区域。但长期以来该区域路网密度不足、公路等级低,弯急坡陡的道路让广大游客望而止步,落后的交通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彻底改善坪上地区交通,涪陵投入25亿元,修建了马武至龙潭一级公路,连接起南涪高速和南两高速,笔直的大道串联起沿线乡村美景,旅游资源串珠成链。

两江交汇的涪陵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因地形受限,城市发展难以伸展,高速公路在涪陵十字交汇,却难以同城区快速连接,下道高速公路后最便捷的通道却是一条盘山而行的村道。为改变这一面貌,把“城市迎客厅”建好,涪陵投入11亿元,修建了鹅颈关至涪陵西快速通道,直连石渝高速和中心城区,彻底解决了上高速公路不便的问题。

仅三年行动期间,涪陵累计投入50多亿元,新改建干支公路28条约310公里,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增长28%。一条条高等级的干支公路极大改善了内部交通网,畅安舒美的公路让涪陵产业发展、旅游开发走上快车道。

“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

回望这十年,是“四好农村路”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涪陵交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紧盯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目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全区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变“畅”,道路运输能力、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道”。

这十年,涪陵累计投入资金约23.5亿元,新改建农村通组公路达3919公里,大力推进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及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等重点民生工程,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支点、村民小组为网点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农村群众“乡村组通硬化路,四通八达奔小康”的梦想已基本实现。

马武至龙潭一级公路

农村路网规划与产业规划实现了有机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助推农旅休闲观光等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疏通经脉”。仅仅三年行动期间,共计新改建了948公里的脱贫村公路,新建了涪陵国家级现代农业园、武陵山大裂谷、蔺市梨花节、南沱龙眼节、龙潭农产业等旅游路、产业路近227公里,带动了贫困村的农副产业发展,南方早熟梨、榨菜、龙眼、荔枝等一大批山货走进大都市。

真正做到打通交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当前,全区27个乡镇街道和所有建制村已全部开通客车,实现乡镇通客车率、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达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快递比例达到100%。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为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展望未来

提升通道能级

建设交通强区

当下,涪陵正加快推进渝万高铁、沪渝蓉高铁等重点项目,目前渝万高铁已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即将开工建设;推进涪陵至武隆高铁、广安至涪陵柳州铁路规划研究,到2025年初步建成“米”字型铁路网络;涪陵高速公路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一步——绕城高速公路西环线即将开工建设,渝涪高速慧谷湖互通即将在年内开通,加快推进涪陵江东至白涛至武隆白马高速公路、涪陵至垫江高速公路、南岸经涪陵至丰都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构建“三环十四射”高速网络;持续完善龙头港铁公水多式联运功能,努力吸引周边货源向涪陵聚集发班,进一步提升涪陵水运企业物流运输竞争力,切实将涪陵建设成为水运强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建成38223工程,积极开展民用功能研究,推动临港经济区成为铁公水空综合交通多式联运示范区。

构建“米”字型铁路网

从空中到地面,从公路到水路,涪陵交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五年,将是涪陵交通强区建设迈向新征程的五年。

涪陵将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总目标,加快交通强区建设,紧抓各大战略机遇,突出节点地位,加强对外联系,畅通内部循环。努力实现“3936”的远期目标,即实现涪陵城区与重庆中心城区、毗邻区县、区内组团等30分钟互通,实现90分钟成都、3小时周边省会、6小时北上广深。

渝怀二线开通后,“绿巨人”动车组行驶在渝怀铁路涪陵段

构建“米”字型铁路网。加强铁路客货主通道建设,打通“东西南北”四向主通道,全力融入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努力构建“米”字型铁路网。

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渝万高铁、龙头港铁路专用线、白涛园区铁路专用线等3条铁路;力争开工建设广涪柳铁路广安至涪陵段、沪渝蓉高铁等2条铁路;推进涪陵至武隆高铁前期工作,争取实现接轨预留,力争开工建设。积极推动开通公交化列车,推动涪陵北站综合客运枢纽改造,实现与渝万高铁同步设计、同步建成。

构建“三环十四射”高速公路网

构建“三环十四射”高速公路网。着力畅通“一区两群”的快速联接,推动城市环线、节点联线、组团支线高速公路建设。全力实施城市环线建设三步走战略,到2035年,全面建成城市内环、中环、外环,全区所有乡镇街道15分钟上高速公路。

梓白高速公路梓里互通

“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涪陵绕城西环、武两高速平桥至大顺段、两江新区至涪陵(龙头港)快速路等3条高速(快速)公路,开工涪陵绕城高速北环、沿江高速北线、江东经白涛至白马、巴南惠民至梓里、白涛至丰都、涪陵至垫江等6条高速公路。

构建通江达海的水运网

构建通江达海的水运网。提升长乌两江通行能力,打造畅通高效的航道网络。以龙头港为核心建设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港,以白涛、清溪、李渡为辅,其他港口为次,建设功能完善、分工协作的“1+3+N”现代港口集群。

“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龙头港二期2个散货泊位,投用大石溪码头,启动改造黄旗客运码头;全力推动乌江实现常年通航,配合完成涪陵至朝天门段4.5米深水航道整治。

构建畅安舒美的普通公路网

构建畅安舒美的普通公路网。结合涪陵城镇发展、产业布局等实际需求,全面提档升级内部干线公路网,加快实现城乡畅通、园区互通、景点联通的美好愿景。加强重要节点联系。建设涪陵北至慧谷湖快速路,改建G351石板沟长江大桥至黄旗,新建G319白涛场镇过境公路。完善两江四岸过江通道。建成石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开工江北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龙头港长江大桥、小田溪乌江大桥。完善场镇对外通道。新(改)建寿坝至同乐至雪峰山等普通公路,改造“畅返不畅”的县乡道,加强公路常态化养护,实现乡镇通三级公路率达到100%。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示范村、红色村、旅游村等重点打造一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民生工程,村村通、组组通得到质的提升。

构建军民融合的航空运输网

构建军民融合的航空运输网。以发展民用航空、通用航空服务为主,全力填补涪陵铁公水空综合交通的最后一块拼图。配合建成“38223工程”,并积极开展民用功能研究。

构建绿色科技的智慧运输网。牢牢把握交通发展行业发展趋势,推进“科创+交通”,强化交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绿色+交通”,紧扣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交通清洁能源化、绿色低碳化。拓展“交通+”的朋友圈。探索打造交通站前经济,打造个性化、立体化交通运输节点,在慧谷湖打造智慧交通、绿色交通样板。

过去十年,涪陵区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稳步发展,人民群众的交通幸福感不断提升。如今,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枢纽场站等项目建设还在加快推进,“米”字型铁路网、“三环十四射”高速公路网等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正在构建,“3936”交通圈即将形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涪陵,正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等部署,大力实施通道能级提升、建设交通强区。未来,更加畅通、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将助力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记者 魏东 刘洋 图/记者 何乾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