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眼下正值青菜头收获的季节,涪陵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正在收砍的“志愿红”——鲜艳的红马甲与青菜头的绿色交织在一起,绘就成一幅幅动人的巴渝丰收图景。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特推出“我和青菜头的故事”系列报道,多角度、多地域、多层次反映他们与青菜头千丝万缕的联系,聆听他们与青菜头的走心故事。
一粒种子的坚守
科研试验地里,范永红(左二)在查看青菜头新品种生长情况
“这一片青菜头,我要给你们隆重介绍一下,它是我们的新秀‘渝早100’,它要比‘永安小叶’提前成熟近一个月,产量要增产20%以上,皮筋含量也低,最适合榨菜加工……”2月底,在一片科研试验地里,穿着雨靴的范永红,灵活地跳进青菜头地里,扯了一个菜头出来,这就是他和他的团队费时5年才结出的硕果。范永红把它捧在手上,像捧着宝贝一样,眼睛里放着光。
一粒种子,是希望,是梦想。
39年前,一位19岁的年轻人,怀揣报效农业的梦想,坐车乘船再步行山路,辗转3个小时来到了这片土地上——原四川省涪陵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自此,这名年轻人也像一粒种子,从此根植在了这里。他就是重庆市渝东南农科院种质资源专家范永红,也被誉为榨菜研究的领军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范永红耕耘在榨菜选育种领域近40年,为这句话写下注脚。
“世界榨菜之乡”六个大字就“种”在这片科研试验地里,由紫红色叶片的青菜头“写”成。这片看似普通的菜地里,蕴藏涪陵榨菜的希望,涪陵“榨菜种子”的四次升级换代都与这里紧密相连,和范永红一样的榨菜育种科研人员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尤其是以范永红为首的科研团队成功地培育了我国第一个榨菜杂交品种涪杂1号,开创了世界芥菜类蔬菜杂交的先河,使榨菜原料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技术进步发生了质的飞跃。
蔺市草腰子、永安小叶、涪丰14、“涪杂1~8号”系列、涪优928、涪优3000、渝早100……青菜头种子选育的更迭嬗变,为涪陵榨菜百亿产业提供了“硬核支撑”。截至目前,涪陵已经培育出榨菜新品种15个,创制出各具特色及性状表现的榨菜育种材料400余份,年生产种子4.2万公斤以上,掌控了涪陵榨菜产业发展的“芯片”。
榨菜“芯片”是涪陵一代代农业科研人员始于初心、成于坚守的智慧结晶。范永红是其代表之一,他潜心于榨菜种源研究近四十年,锄地施肥将青春挥洒在试验田,披星戴月奋战在实验室,见证涪陵榨菜种子繁育创新华章,也成就了属于他的“榨菜人生”。
“让每一粒种子产出更多更好的青菜头,实现青菜头种子选育、青菜头种植、榨菜生产加工、榨菜副产物开发等在内的完整榨菜产业链和榨菜产业化发展新格局。”这是范永红临近退休前对未来榨菜最深切的期待。驻足他守望了近四十年的科研试验地,一株株绿油油的青菜头长势喜人,绿意勃发。(文/记者 周庆 谭艳华 图/记者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