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人检查桥梁结构
从高空40米俯瞰乌江、钻进狭窄炎热的桥梁箱梁检查、穿行几公里漆黑的隧道……这些常人听起来很刺激的场景,却是“铁路医生”们最普通的工作场景。
承担铁路设备巡查检修的作业人员,也称为“铁路医生”。8月17日,中国铁路成都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涪陵工务段涪陵桥路检查工区组织铁路工人对渝怀铁路涪陵至白涛段开展桥隧设备巡检作业,确保铁路安全畅通。记者跟随这群最可爱的人投入工作,记录下了他们辛勤工作的一天。
躲着火车巡检隧道
早上6点不到,天刚亮,铁路工人们已经来到位于涪陵区江东街道的渝怀铁路涪陵至白涛段新磨溪1号隧道附近。简短的班前会后,大家带上检查锤、激光测距仪、钢卷尺、喷漆等工具,踏上巡检之路。
“重方无车,怀方无车,上行线暂时无车,可以通行。”现场防护员通过“手比、眼看、口呼”指挥大家跨过轨道,沿着路肩前往新磨溪1号隧道开展巡检。
新磨溪1号隧道长约3公里,隧道口处一片漆黑,巡检工人有的戴着头灯,有的打着电筒,在隧道里小心地前行。大家一边走一边照亮隧道边壁,检查边壁是否有裂纹,遇到有裂纹的地方就标注上记号,后期进行重点监测。
铁路工人仔细检查隧道边壁
“有车辆经过,大家马上到避车洞内避让。”现场防护员接到信息后,立即组织大家进入隧道边墙处预留的避车洞内躲避火车。火车经过时,强大的气流袭来,一股凉意涌上心头。
登高钻洞巡检桥梁
上午9点30分左右,铁路工人们来到渝怀铁路涪陵乌江右线大桥开展检查。这是一座跨江大桥,全长460米,两端悬崖峭壁,中间横跨乌江,地势险峻,设备检查十分不便。
用安全绳做好防护后,工人们开始对大桥进行检查。涪陵桥路检查工区工长韩振栋带着他的工友沿着检查梯爬到距离江面40米高的桥墩顶部,详细检查桥支座螺栓是否有松动、支座是否有位移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就及时上报,以便尽快开展复核整治。
检查完桥支座,铁路工人们又进入桥梁梁箱检查内部结构。韩振栋一行从一个只能容下一人通过的长方形门洞钻进桥梁“肚子”里,对内部进行全面“体检”,查看梁体是否有漏水、裂纹、空洞等病害,以便及时整治,确保行车安全。
钻过门洞,接头处的箱梁还比较宽敞,顺着桥梁延伸到中部还有几个逐渐变小的箱室,最低的地方高度不足1.5米,铁路工人们必须弓身甚至蹲着才能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铁路工人们拿着强光电筒和检查锤,时而顺着光线仰头查看,时而使用检查锤敲击底部和侧面,一米一米地为梁体混凝土结构进行“体检”。铁路工人通过检查锤敲击梁体发出的或清脆或沉闷的声响,就可以听辨出梁体的混凝土是否存在空洞、裂纹等隐患。从事桥梁检查工作已有10年的韩振栋早已练就“观影判伤”“听音识病”的绝活。
铁路工人爬到桥墩顶部检查
作业人员全面检查一次桥梁内部结构,都要在桥梁“肚子”里上上下下翻过好几道门洞,十分辛苦。“箱梁里面几乎全封闭,除了门洞,只有几个直径约10厘米的小孔通风,内部空气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闷热的。高温季节最难受,里面如同‘烤箱’,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韩振栋一边抹汗一边介绍道。
中午12点左右,韩振栋一行终于完成了当日检查任务,大家的衣衫早已湿透。
“一个小小的隐患如果不及时整治,慢慢发展就会变成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大问题。所以我们检查时必须认真仔细,任何一处病害都不放过。我们的工作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一想到是为了保障铁路畅通安全,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就觉得再累也值。”韩振栋说。(记者 黄河 蒋欢 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