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8日,2023年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训班在涪陵举办。此次全国性的培训班为什么会选择在涪陵举办?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又有哪些亮点……带着大家所关注的话题,记者一探究竟。
关注·现场
大咖齐聚涪陵 点赞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9月7日上午,来涪参加2023年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训班的学员们先后到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创新园、榨菜集团等地进行实地参观,零距离感受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魅力。
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创新园是一座2300平方米的智能型温室,园内有一米菜园、森林会客厅、空中结薯、人工光植物工厂、极致会议室、无土栽培区等,展示了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参观现场
“这里处处都充满着科创魅力。”学员们来到创新园,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植物工厂的种植模式、管理流程、蔬菜品种、设施设备,零距离感受涪陵科创农业的魅力。
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榨菜为根本,立足于佐餐开味菜领域快速发展的国有控股食品加工企业,是中国酱腌菜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生产榨菜、泡菜能力20万吨。2022年公司利税总额超13亿元,资产规模86.02亿元,股票市值211亿元。
“能够在原产地全方位了解涪陵榨菜,此行的收获不少。”学员们表示,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实地探访乌江榨菜的原产地,也揭开了涪陵榨菜的神秘面纱,了解了涪陵榨菜的诞生历史、传统工艺和现代生产车间。
江北街道二渡村地处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村内有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和全国酱腌菜行业唯一的上市企业——涪陵榨菜集团,拥有最大的优质青菜头选育栽培基地,被誉为“世界榨菜第一村”。全村已形成了以榨菜产业为主导的“一村一品”特色村,主导产业综合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
“没想到农村也能这么美,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学员们被眼前和美的乡村画卷所吸引,点赞二渡村乡村振兴。
“北山故事”庭院是二渡村以“三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打造的15个精品小院之一,这种模式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商户+农户”的联合,在村集体全资公司的运营下,农户将闲置房屋和土地使用权交给公司运营,通过“一谈二招三改四营”四个步骤的大胆创新,探索出了适合二渡村的发展模式。
“这里就是一幅幽静恬雅的图景。”学员们感叹,这就是内心所向往的那一处宁静。
参观结束后,学员们纷纷为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点赞。
“参观了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让我深受触动。该园连着项目、连着民生、连着科技、连着市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内蒙古杭锦后旗旗委书记韩志业说,目前杭锦后旗正在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他将把涪陵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并结合本旗实际加以运用。
“我认为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三强(产业强、科技强、联农带农强),是乡村产业振兴一个很好的典范。”北京市顺义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崔延博希望,重庆涪陵与北京顺义建立一个友好的观摩协作机制,共同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关注·亮点
坚持科创赋能 做深产业文章
推动榨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涪陵既是工业大区,也是农业大区,素有“世界榨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涪陵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科创+”“绿色+”,以升级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着力构建以榨菜为主导的“1+2+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打造榨菜产业生态圈,推动榨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2年,榨菜全产业链总产值132.9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7.7%,带动菜农人均增收2873元,是全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
推动“强一接二连三”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涪陵区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现代化,将榨菜产业作为全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四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进行培育,发挥领军和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成功创建了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以标准化种植打造青菜头基地。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5.2万亩,完成土地宜机化改造8.8万亩,成功研发宜机化青菜头新品种及配套农机设备,初步实现青菜头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制定了青菜头规范化栽培技术标准,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以智能化加工促进工艺蝶变。累计实施技改项目24个,建成行业内首条年产1.6万吨智能化生产线,50%以上的榨菜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榨菜生产技术工艺处于酱腌菜行业领先水平。发布了中国首个榨菜指数平台,上线运行“榨菜产业大脑”,打通了全产业链数据流、业务流,实现了营销、服务、监管等多跨融合,推动了榨菜产业数字化转型。
以集群化发展提升规模效益。培育青菜头种植户16万户、榨菜股份合作社124家,榨菜生产企业41家,投资50亿元建设中国榨菜城,规范引导榨菜企业集中、集群、园区化发展,努力打造中国食品行业智能制造标杆、绿色生态示范和管理创新典范。
以品牌化战略提升产品影响力。“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达147.3亿元,建立了涪陵榨菜品牌中心,创建了“乌江”等中国驰名商标4件,培育榨菜商标品牌200余件。实施品牌质量战略,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3个,位列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蔬菜)品牌声誉第一位。
学员参观现场手工制作涪陵榨菜
强化科创赋能
提升产业稳定性和竞争力
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助力榨菜产业由大变强、由特变优。
打造榨菜科创平台,围绕全区“1238”产业科创体系,依托渝东南农科院、南方芥菜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大力发展未来榨菜及食品创新与现代农业科技。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把榨菜种质资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开展青菜头全基因组测序,建成全球最大的青菜头遗传种质基因库,收集保存芥菜种质资源材料1500余份。育成“涪杂系列”优质青菜头新品种10余个,广泛用于全国 80%的青菜头种植区域。成功选育出适宜海拔1300米以下地区栽培的青菜头新品种“高山青”,开启高海拔地区种植青菜头的先河。
提高新品研发水平。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开发休闲榨菜、健康榨菜和榨菜预制菜,开辟传统榨菜向未来榨菜转型新赛道。引入低盐腌制技术,实现减盐30%以上,30余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独创香辛料萃取乳化技术,开发古坛、酱香、鲜脆等风味榨菜10余种,脆口系列休闲食品成为网红美食。
做深“榨菜+”文章
拓展产业价值链
深挖榨菜产业潜力,讲好榨菜产业故事,着力打造“榨菜+”发展模式,推动榨菜产业与其他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实现多业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整体跃升。
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涪陵区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发起“涪陵榨菜产业化联合体”“中国酱腌菜产业联盟”,与四川眉山等地协同打造中国酱腌菜产业高地,成立了涪陵榨菜国际贸易公司,组建出口企业联盟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成功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榨菜)。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利益联结机制,惠及产业人口60万人。大力发展“榨菜+乡村旅游”“榨菜+科普研学”,打造“世界榨菜第一村”、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观光体验示范园等特色项目,目前建成榨菜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8个,成功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挖掘榨菜文化内涵。建立国家级榨菜文化研究所,打造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推出涪陵榨菜产业博览会、世界榨菜产业创新大会等节会活动,加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手工技艺传承保护,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积极推动榨菜传统制作技艺及相关习俗申报世界非遗名录。
关注·背景
全国已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百个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部署,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近些年来,各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扶持政策,加强指导服务,累计创建了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各地创建了8000多个产业园,形成园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观摩重庆市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交流各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经验,安排未来三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推动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这次培训班选择在重庆涪陵召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有实招。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产业园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平台载体,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真心实意地抓、真金白银地投,市财政3年安排专项资金11.2亿元支持建设38个市级产业园,构建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联创”建设格局。二是产业有特色。重庆市大力实施“四千行动”,突出产业链条要素集聚,着力培育生态畜牧、火锅食材、特色粮油等三大千亿级特色优质产业,壮大柑橘、中草药、榨菜、茶叶、预制菜、重庆小面等六大特色优质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重庆地域辨识度的农业产业链条。三是建设有模式。重庆市围绕规划引领、设施建设、科技集成、改革创新等领域,多层次开展探索实践,形成了涪陵榨菜科创赋能产业升级等发展模式。(记者 夏林 陈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