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屋顶安装的光伏电站
今年以来,涪陵区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为工业生产注入绿色动能。9月7日,涪陵临港经济区传来好消息,临港经济区屋顶分布式光伏I期项目于今年6月底一次性通过验收并网投运,截至8月底发电量突破200万度。
企业建光伏发电
注入绿色动能
阳光为大地带来生机,源源不断提供清洁的能源。7日上午,走进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只见一排排光伏电板整齐排列于厂房屋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正源源不断生产清洁电能。
临港经济区屋顶分布式光伏I期项目选取重庆万凯和重庆财衡大祥纺织公司工业厂房屋顶,总投资3527.5万元,装机容量约10.39兆瓦,运行期25年。该项目年平均发电量约70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06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412吨、氮氧化物15.3吨、二氧化硫17.6吨。
重庆万凯利用厂区共约5.2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建设了装机容量约为7.5兆瓦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超55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00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量超4000吨。
“项目立项之初,区政协领导多次带队调研光伏发电项目工作推动情况,并多次召开建设协商会,及时给予项目建设指导建议。”重庆万凯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于今年6月底一次性通过验收并网投运,截至今年8月底,重庆万凯光伏总发电突破100万度,I期项目总体发电突破200万度,为后期全容量投运打下坚实基础。
“以2022年为例,涪陵一年工商业、农业和居民用电量为100亿度电左右。200万度电相当于涪陵一年用电量的万分之二。”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工业用电量为84.40亿度,同比增长8.6%。随着光伏发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光伏发电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该项目运行以来,先后创下三个第一:首先它是重庆万凯与聚龙电力合作建设的第一个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其次是涪陵临港经济区首个并网发电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第三是涪陵区乃至重庆市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重庆万凯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为积极探索低碳能源的使用起到了示范作用,说明临港经济区具备了建设更大容量、更大规模光伏发电项目的资源条件,这必将为涪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光伏“绿电”加速
企业向“绿”转型
在涪陵,不少企业正借助光伏发电向“绿”转型。目前,全区建成投运的光伏发电项目124个,总装机容量21.2兆瓦。其中,工业装机容量14.1兆瓦,年均发电量925万度;居民自建光伏项目111个,总装机容量为3.6兆瓦,年平均发电量242万度;商业7户,总装机3.5兆瓦,年平均发电量120万度。
根据光伏组件、逆变器生产厂家提供数据,今年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千瓦约需0.35万元,相较于2014年建设成本降低0.65万元。同时,根据区气象局发布的近3年平均日照小时数900小时,结合光伏电站并网实际情况分析,川东电力公司已并网的光伏发电项目实际年日照小时数约700~800小时。
受迎峰度夏电力供应紧张的影响,今后3年工业企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呈现增长趋势。目前,正在启动攀华集团、鑫源汽车、剑涛铝业等企业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华通电脑、太极集团、三海兰陵等企业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区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00兆瓦以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下一步,涪陵区将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强工业企业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企业的对接,鼓励区内企业合作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厂房条件优越的企业启动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培育太阳能光伏组件、装配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逆变器、光伏支架等领域企业,进一步助力涪陵区“双碳”目标实现。(记者 黄维娇 冉冉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