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道的由来
荔枝道,又称“天宝荔枝道”,古称“洋巴道”,系子午道的延伸,是古蜀道其中的一段,也是直接联系川东地区和关东地区的重要通道。自唐朝以后,荔枝道成为历代各朝通往四川、重庆的交通要道、贸易通道。特别是明清时期,荔枝道更是成为众多商贾入川的必经之路。
荔枝道遗存
到了现代社会,荔枝道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30年代,汉渝公路基本沿袭了荔枝道的路线。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对蜀道进行了大规模拓展建设。1958年修建的210国道西(安)万(源)公路,大多路段均沿着荔枝道线路建设。2004年初,改道的达成(渝)高速全线贯通后,取其捷径横贯秦巴山区。
荔枝道路线示意图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相关学者的考证判断,在天宝年间,巴蜀地区给杨贵妃提供荔枝的起点是涪州(今涪陵)。近些年来,随着相关专家团队根据史料记载并实地走访考证,荔枝道的总体“身姿”、具体走向已被较为完整、详细地勾勒出来,即涪陵—垫江—梁平—开江—大竹—达川区—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岩口乡、马鞍乡)一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家乡)一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陕西镇巴县,共经过10多个县市,然后进入陕西西乡县子午道,到达西安。
涪陵达州:“枝”连古今 “荔”久弥新
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重庆涪陵,被誉为“千里乌江第一城”,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四川达州素有“川东明珠”的美誉,一条千年古蜀道架起涪陵与达州古往今来商贸往来、文明交流的桥梁。
涪陵、达州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连、产业互补,太极集团、榨菜集团、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化了涪陵和达州两地技术交流人才合作,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中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荔枝道遗存的马槽
荔枝道跨越千余年,交通主干线的功能虽已丧失,但如今它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形式,向现代人传达来自历史的讯息,发挥其宝贵的精神价值。例如涪陵区百胜镇、达州市宣汉县隘口乡的荔枝道本体、达州境内的多处唐宋时期摩崖造像等荔枝道遗迹,为这条古道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盛况增添了实证,为涪陵与达州历史上双向流动勾勒出生动的图景。
近年来,涪陵、达州两地不断加大对荔枝道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不断挖掘和阐释荔枝道文化内涵,推动荔枝道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焕发出新活力。
涪陵区在推动城市更新中,应用荔枝元素设计,在滨江文化旅游带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新建一座以“荔圃春风”为名的牌坊,以“种荔枝、采荔枝、运荔枝、品荔枝”雕塑群表现荔枝道起点和种植、采摘、运送、分享荔枝等全过程,再现唐代涪州的历史盛景。
为更好保护和利用荔枝道,达州市加大对古蜀道荔枝道达州段的具体路线走向及其相关文化遗存的详细考古调查,发布《达州市申报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荔枝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彰显荔枝道巨大资源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一条荔枝道印证着涪陵与达州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如今两地正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落实落地,在荔枝道作为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发挥方面,双方同心协力,谱写新的篇章。 (记者 冉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