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技节开幕式
近年来,涪陵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融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大力实施“教育质量再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学生优秀、教师优雅、质量优良、办学优质的涪陵“四优”教育新形态,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和重庆市新教材新课程实施示范区、重庆市劳动教育实验区、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区。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年毛入园率达97%,普惠率巩固在100%,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63%,二级以上幼儿园占比达72%,基本形成了学位比较充足、普惠能够满足、城区以特色园为示范、乡镇以中心园为支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市第3位。
央视录制《童声唱 阳光下成长》节目现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实现100%、巩固率保持在99.5%,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有国家级、市级特色学校88所,学生参加市级以上艺体、科技比赛年均获奖4000人次以上,国际象棋、跆拳道、科技与航模竞技水平全市领先。
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5%,高考特殊资格上线比例提升至40.42%,近3年打造市级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示范校10所、课程创新基地6个、校本教研基地4个、精品选修课程17门,普通高中基本形成了多元特色发展新格局。
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中职毕业生高考升学率、就业率分别达到96.5%、98.3%,有市级以上骨干专业16个(专业设置与涪陵区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2%),校企合作单位315家,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83个、校中厂4个,年均培训技能型人才1.8万人,师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居全市前列。
……
一面鲜亮旗帜 思想引领践行教育初心
高高飘扬的党旗,是信仰,是方向,更是保障。
今年“七一”,在涪陵区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大会上,一场多学科整合的党建示范课《劲本坚节傲风霜 竹韵党建育英才》搬到了活动现场,这是由涪陵区增福中学党员教师代表和学生共同展示的。增福中学,这所地处涪陵西南边陲、有27名教师、155名学生的农村学校,通过党建赋能,创建“竹韵”党建品牌,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路径,实现了学校的提质发展。
党建示范课
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将弘扬建党精神、强化党建引领与办园理念“自由发展 快乐成长”相契合,塑造“五星花”党建品牌,实现幼儿园党建与保教质量深度融合。涪陵区大顺中学所在地是川东农民革命运动早期领导人李蔚如烈士的故里。该校打造“四红”(传承红色基因、淬炼红色队伍、厚植红色根基、培育红色新人)党建品牌,以红色教育启润智心、培根铸魂,推动党建实施落地见效。
涪陵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聚力抓学习、强堡垒、创品牌、育新人,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化中小学校党建质量提升“五双”工程,推动实施“铸魂育人·育见未来”计划,打造市级党建“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获评市级“双创建”项目8个、市级党建课题3个,“一校一品”培育党建特色品牌24个,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回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清廉是教育的底色。涪陵教育党建已在清廉学校建设中满地芬芳,通过实施铸魂、固本、护航、赋能、强基、塑形等六项行动,体系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以“感恩奋进·清廉有为”为主题,坚持从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四个维度发力,构建“四体‘廉’动”体系,努力实现清正党风、清净校风、清纯教风、清新学风、清朗家风。2024年7月,学校获评重庆市清廉学校建设标杆示范校。
一支优秀队伍 强师建设增添发展动能
学有所教,不如学有优教。
近日,涪陵区同乐镇聚宝九年制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该校地处涪陵、武隆、南川三区交界,是距离涪陵城较远的乡村学校之一,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杨朝琼、重庆市优秀班主任王建敏、感动涪陵教育十大人物刘勇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不辍,以深笃的教育情怀,默默地扎根乡村,学校教育质量连续14年获评一等奖,成为涪陵坪上地区的一颗教育明珠。
教学大比武活动
涪陵教育坚持强教必先强师,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引导广大教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和为事、为学、为人的大先生。着力构建“引育留用”一体化人才工作体系,公开招引部属公费师范生、研究生等215名优秀人才来涪从教,850名城乡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并依托梯级培养工程和梯队培养计划、公费师范生教师“2+2+2”启航培养工程及年轻干部“1+1+N”跟岗挂职模式,先后培育市级以上优师名师506人。
涪陵实验小学教师张周琴是重庆市优秀班主任,扎根三尺讲台30年,匠心坚守教育初心,以培养“品德好、习惯好、身体好”的新时代小学生为己任,致力于做有温度的教育者。她以爱育为本,以智育为翼,帮助班上“顽石”变“美玉”,让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出心灵的阴霾。
乐教爱生、启智润心,俯下身子甘做铺路人,在最普通平凡的岗位上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精彩,这是最光辉的“师者群像”。在涪陵教育战线上,扎根教坛、勤学笃行、以文化人、奉献一生的优秀教师不胜枚举:“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涪陵五中兰大英、“重庆市高中数学名师”实验中学罗艳、“重庆特级教师”区幼儿园谭明琴、“涪陵区十大育人楷模”焦石中心校胡永玲……
教师专业发展是持续不断、多维度提升的过程。涪陵区教委坚持教研训一体推进,精品打造教学比武,精心组织教研活动,精强提升学科能力,精研教育教学问题,精准实施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磨砺教师能力,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学习强师”的可持续发展局面。涪陵十六中、外国语学校、城六校等获评重庆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示范校,市医药卫校、机关幼儿园获批第二批立德树人特色项目实践研究基地,涪五中、职教中心、涪高中、涪一中、十八中、二十中、荔枝希望小学等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华东师大、陕西师大、西南大学等开展暑期研训,实验中学、九中、十四中、十六中、十七中、实验小学等邀请川渝名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
一心立德树人 五育融合培育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面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新时代教育三问。涪陵教育坚持五育融合发展,着力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知识素养、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狠下功夫。
今年8月,在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竞赛中,涪陵88支队伍获奖,其中涪陵实验中学2名学生荣获该项活动最高荣誉——“创新之星”。
涪陵教育创新实施中小学体育美育科技“一条龙”新赛道提升行动,每年举办体育、美育、健康、科技比赛20余项,学生市级及以上比赛年均获奖4000人次。其中涪陵特殊教育学校获全国排舞联赛特等奖,涪陵信息技术学校2名学子在全国自由搏击赛中获冠军;先后创建涪陵中小学卫生与健康科普实践教育基地等市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4个,十四中被评为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巴蜀中学、江东凉塘小学等6所学校被命名为区科学教育实验校。今年5月,央视音乐频道走进涪陵,录制播出《童声唱 阳光下成长》大型节目,向全国人民展示新时代涪陵师生阳光灿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陶艺活动现场
涪陵“劳动大师”进校园品牌如今分外响亮。全区中小学开设农耕、养殖等劳动实践课程110门,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丰富路径突出特色”着力推动劳动教育取得新成效》在人民网推介。学生通过在各项活动和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品质明显提升,总体近视率年均降低0.8个百分点。
涪陵区教委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格外关注。以涪陵城十校为例,投用全区首个共享书屋,学校藏书达2万余册,涵盖儿童读物、自然科学、红色图书、艺术文学等多个类别,为师生打造了一个“处处书香、随心阅读”的校园风景线。
涪陵区教委依托“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纵深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常态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培养中小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活动,全覆盖组织文明礼仪“四进”活动。目前,打造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3个、创建市级德育品牌12个,获评市级优秀班主任15人、新时代好少年21人,建成了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所,市级文明校园5所。推进青少年国防教育,涪陵七中、城七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涪陵职教中心、涪高中、江北实验学校、珍溪中峰中学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一项项扎实有效的举措,让教育回归本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成为涪陵每一所校园里亮丽的风景,为涪陵每一名学生全生命周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张温暖清单 教育实事书写民生答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人民群众新时代对美好教育的期盼显得愈加强烈,改革惠民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涪陵区教委坚持用一张张温暖清单,换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近日,“涪陵城七校白涛校区”九个大字赫然矗立在白涛实验小学的教学楼楼顶。这是涪陵区教委决定将白涛实验小学纳入涪陵城七校教育集团一类成员学校管理的最新举措,旨在为白涛片区的孩子们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白涛园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孩子们参加曲棍球比赛
深入推进集团办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强校+薄弱校、新建校、民办校”等模式,18个教育集团引领149所城乡学校提质发展,江南主城“名校群”的优质资源正逐渐向全区扩散。
全面推行学区制管理改革,将原26个教管中心优化设立为13个学区,以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共享带动学校和学区提升发展,老百姓对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高新区学区将辖区内31所学校组建10个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学区教育资源优化。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学业水平增值评价,让优质学校一直蹄疾步稳,让薄弱学校迎头赶上。通过外部捆绑+内部破冰,效果立竿见影,城十校、龙桥中心校、百胜中心校等教学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改革不忘“关键小事”。针对广大家长关心的食堂食品安全和学生营养改善问题,区教委在全市数字重庆建设浪潮中,积极谋划“校园食堂管理一件事”,自主开发“校园食堂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学校食堂营养健康不够科学、食材采购不够规范、食品安全仍有隐患、财务管理不够精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推动“阳光招生”工作中,区教委坚持用好“教育入学一件事”数字化报名录取平台,1.6万名学生通过线上办理报名入学,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涪陵教育不断增进教育民生福祉。深化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把“幼有所育、幼有优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入好园”的问题,充分利用公民办幼儿园剩余学位开展托育服务,减轻家长育儿压力,提升家长幸福指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辍学保持动态清零,6.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191名重残儿童送教上门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平安校园“五化”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屏障。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涪陵区教委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全区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致力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区域教育、打造全程全域的品质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色教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文/记者 周庆 图/区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