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2、32、25…… 这项全国顶级赛事重回“诞生地”涪陵举办
日期:2025-02-06

1993年首届“李成智杯”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现场

提到64,你会想到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在重庆涪陵,不少孩子会说:国际象棋。国际象棋棋盘为正方形,纵横各八格,共64个方格。这项具有近2000年发展历史的智力运动,与涪陵有着不解之缘。

作为如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竞技水平最高的专门面向青少年的国际象棋赛事,1993年首届“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冠军赛在涪陵举行。今年2月4日至9日,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个人)暨第30届“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冠军赛(U12组/U10组/U8组)再次回到“全国国际象棋之乡”涪陵举办。这是一场时隔32年的重逢,也是一趟跨越时空的旅程。

52年前 无人识 “抢”人学棋

聊到国际象棋和涪陵最初的相识,涪陵第一位国际象棋教练,国际象棋高级教练员、涪陵区体校国际象棋项目总教练黄学隆有些小小的感慨。今年84岁的他,担任国际象棋教练已有50多年。

1973年12月,原四川省涪陵县体委的棋类训练班首次开设了国际象棋项目。这算是国际象棋在涪陵发展的开端。“啥子是国际象棋哟!”由于社会大众不了解国际象棋,当时根本招不到学生。

时任涪陵体校教练的黄学隆和涪陵城四校、涪陵一中等学校的老师几经动员和争取,体校里中国象棋班的几名学生决定转学国际象棋,颇有一点“抢”人学国际象棋的意味。在当时的涪陵,国际象棋是新项目,黄学隆也是边学边教。在最初的几年里,涪陵国际象棋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涪陵国际象棋培训班授课现场

黄学隆回忆说,1973年起的20年间,涪陵只有他一个教练。“棋类运动主要是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当时学棋不收费,所以也请不起教练。我就又教中国象棋,又教围棋,还教国际象棋。”黄学隆说,他的孙子黄俊伟在其熏陶下,4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如今已是国际象棋一级运动员、国际象棋裁判和教练。

水滴终得石穿。1984年,陈凡代表涪陵参加四川省青少年棋类比赛国际象棋组别的角逐,夺得冠军,涪陵实现省级冠军零的突破。1987年,王垚垚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棋类青少年锦标赛并夺冠,涪陵国际象棋夺得第一个全国冠军。从此涪陵国际象棋逐渐崭露头角,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的名气扶摇直上,也奠定了国际象棋项目在涪陵体育界的地位。

32年前 争办“李杯”转型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棋类运动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此前,国际象棋全国性的比赛是每个省出一名男队员和一名女队员,名额有限。1992年9月,国际象棋全国优秀教练员培训班举行,讨论举办相关赛事:从1993年开始走向社会,提出愿意参加比赛的就来参赛。“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冠军赛应运而生,也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李杯”。

首届“李成智杯”的举行,是中国的国际象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节点。“虽然现在看,涪陵国际象棋在全国有一席之地,但在当时无论从发展水平还是地区经济实力来说,涪陵都不具有突出的举办优势。该比赛最终在涪陵举行是多方争取和涪陵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以国际象棋项目为突破口,带动涪陵体育项目的发展。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思路,也得到了印证。”黄学隆说。

1993年首届“李成智杯”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在涪陵如期举行。当年参赛的涪陵队员,现在依然有不少活跃在国际象棋领域。1982年出生的张箭,当时才11岁,现在他已是一名国际象棋教练,并在深圳任教。比张箭小一岁的罗伟也在重庆棋院从事国际象棋教育。

涪陵国际象棋在摸索自己的市场化道路中,磕磕碰碰地成长起来。涪陵区体校逐渐成为全市国际象棋运动重点项目基地,得到了市体育局的支持。涪陵国际象棋也有了自己固定的训练基地,能够聘请更多更专业的国际象棋教练,收取一定训练费用,以维持国际象棋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从事国际象棋工作的人数增多,涪陵国际象棋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的涪陵区体校国际象棋项目副总教练肖群、杨海滨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担任国际象棋教练。他们的学员里有雷挺婕、楚若桐、任肖依、王楚乔等优秀国际象棋运动员。

世纪之交 天下知 引慕名求学

从1973年起,涪陵国际象棋一直在期待着出现一位出自涪陵的世界冠军。这一等,就是27年。随着涪陵国际象棋的美名远扬,学习国际象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不乏专程从外地到涪陵学习的,谭中怡就是其中之一。

25年前的世纪之交,涪陵国际象棋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在涪陵集训了2年零7个月的渝中区小姑娘谭中怡夺得世界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冠军。继2000年之后,2001年、2002年,谭中怡又连续夺得世界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冠军。除了世界冠军的头衔,至今,谭中怡还是中国第八位男子特级大师、世界第五位棋后。

厚积方能薄发。2006年2月在天津举行的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中,涪陵国际象棋选手获得金牌3枚,占全国金牌总数25%,快棋比赛获金牌3枚,占全国金牌总数25%,列第一名。2009年2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中,涪陵国际象棋选手获得金牌3枚,占金牌总数的25%,又一次名列第一。

涪陵国际象棋被越来越多人看见。2007年,涪陵国际象棋在全国“希望杯”赛包揽90%以上的奖牌。海口市一名家长得知这一消息,当即决定辞掉工作带着5岁半的女儿楚若桐到涪陵学习国际象棋。3年后,楚若桐参加在土耳其举办的2009年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并夺得女子8岁组冠军。

涪陵是外地人学国际象棋的福地,也是本地人学习国际象棋的福地。2014年,来自涪陵的刘言夺得世界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男子14岁组冠军。2015年,来自涪陵的雷挺婕夺得莫斯科国际象棋公开赛女子组冠军。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涪陵国际象棋棋手总计在世界大赛上夺牌超20枚,在全国比赛中夺牌超100枚,在全市锦标赛中获得金牌超200枚。

是回归亦是再出发 “李成智杯”重回涪

年“李成智杯”再回涪陵,涪陵国际象棋面临的情况,与52年前、32年前、25年前,甚至5年前都有着很大不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依靠高投入以及AI技术等正快速提升竞技水平。涪陵要想持续诞生冠军,持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更多的投入,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加入。

黄学隆说:“基本功扎实是外地国际象棋界对涪陵国际象棋选手的整体评价。”这种扎实来自涪陵国际象棋学员在启蒙阶段就进行的刻苦训练,来自庞大的学员群体经过激烈比赛后的不断筛选淘汰。涪陵区体校国际象棋项目狠抓“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实施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

涪陵区体校负责人盛乾坤介绍,涪陵区体校国际象棋项目实行“学校+体校”分梯队培养模式,区体校常年派20多名国际象棋教练到幼儿园、小学免费教授孩子们国际象棋,有持续兴趣的则到区体校集中训练。目前涪陵区体校国际象棋项目已经在20余所学校中开展校本课程。

涪陵城七校开展国际象棋项目已50多年。涪陵第一位国际象棋全国冠军王垚垚就是该校的学生。雷挺婕、王秦萱逸、夏锦南……这些年又有不少世界冠军、全国冠军来自该校。这离不开该校浓厚的国际象棋氛围。在该校一二年级每班每周至少要上一节国际象棋课。

涪陵城七校党总支书记、城七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秦小林介绍,该校联合区体校国际象棋项目组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编印了启蒙、基础、提高三级校本课程。学生除了学校课表里的国际象棋课,还能通过年级社团、校级社团、周末俱乐部训练营等进行国际象棋训练。优秀的国际象棋苗子则参加涪陵区体校更为专业的训练。

涪陵区体校国际象棋项目副总教练杨海滨介绍,在涪陵区体校学习国际象棋的学员小到三岁,大到十几岁,分布在启蒙班、初级班、中级班、提高班4个梯队当中,两个训练中心每两个月分别会输送一名相对有潜力有天赋的学员到黄学隆指导的精英班进行学习提高。经过一段时间较高强度的培训,如果这些学员没有被精英班淘汰,那么他们将会成为各个年龄组别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近年来,涪陵区建立多部门共同推广普及国际象棋项目的工作机制。出台了《涪陵区国际象棋事业发展10年规划(2020~2030)》《涪陵区优秀运动员升学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为涪陵国际象棋的发展架桥铺路。同时,涪陵区积极开展体教融合工作,推进国际象棋项目进校园,目前在重点中学招收国际象棋特色班的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个人)暨第30届“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冠军赛,涪陵派出45名参赛队员在涪陵赛区参赛(从2014年起,每年的“李成智杯”分设两个赛区,2025年低年龄组在涪陵赛区、高年龄组在浙江嘉兴赛区)。涪陵少年将在家乡、在“李成智杯”诞生地,展现“全国国际象棋之乡”的竞技水平。(/记者 温显杰 图/受访者提供)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