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小时 涪陵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天天见”
日期:2025-02-27


涪陵城六校学生参加足球训练

2025年的春期伊始,涪陵区各中小学校园有了更加绚丽的景致:在教室里,孩子们全神贯注孜孜不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神情专注而自信满满;在运动场,更有他们活泼阳光的身影和他们的欢声笑语。

今年初,涪陵区发出了优化中小学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安排的通知,充分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全区各中小学校迅速响应,把大课间、课后服务、课间10分钟、体育课整合利用起来,让学生动了起来、跑了起来、乐了起来。

加时加量

学生“花式”动起来

涪陵区各中小学校从2025年春期开始,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结合校情学情实际,精心谋划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活动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参与适度的活动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2月25日上午10时许,涪州中学校园格外欢腾,下课铃响起,同学们开始了最愉快的“大课间”活动。在欢快有节奏感的音乐声中,他们围着操场,有序地跑动起来。虽然跑出了一身汗,但跑出了精气神和愉悦感,这就是该校每天坚持的跑操运动,曾获涪陵区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活动一等奖。

“助力‘双减’ 阳光体育”是涪州中学发挥体育育人、育智和育心功能的具体实践。为了优化学生体育活动,该校将原来上下午30分钟的大课间跑操活动调整至40分钟。“跑一跑,出出汗,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身心、锻炼体魄。”该校副校长霍海波介绍,针对学生人数多、运动场地有限的情况,因地制宜把教学楼架空层利用起来,专门让初三学生跑操锻炼。

除了跑操运动,涪州中学还开设了全区中小学首个游泳课程,新增组建了多个校队,包括篮球、足球、田径、羽毛球、跆拳道、举重等运动项目,让多元体育活动成为学生巩固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素质的重要平台。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练。部分学校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进行了添置、更新,打造“微操场”“体育角”,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涪陵实验小学打造了一方“体育乐园”。该校春期将课间活动升级为“体能训练+兴趣培养”的双轨道模式,新增了攀爬网、平梯、蹦床、笼式足球、鞍马、迷你篮筐、沙袋、攀岩等多项体育设施,为学生打造趣味运动空间,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以体育人

多元融合促全面发展

25日下午5点半,一群“足球宝贝”来到了运动场,开始了城六校足球校队的训练日常。该校坚持以“普及足球运动、培养足球人才、打造足球特色”为目标,培养带领学生在涪陵区校园足球联赛中多次斩获第一名,还代表涪陵区参加重庆市校园足球总决赛混合组精英组比赛,成为涪陵校园足球发展的一面旗帜。


实验小学趣味体育活动

涪陵城区第六小学校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做好体教融合“加法”,放大特色体育辐射效应,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广泛性。为优化体育课程设置,该校将足球课程纳入体育课专项课程和延时服务课程,开设了“快乐足球”课程,普及足球教育,确保每班每周至少开设两节足球课,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足球运动,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学习增添了动能。

“足球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强身健体,培养自律的精神,还能有助于我们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该校学生黄沁媛说。黄沁媛原本性格内向,经过长期参加足球运动,现在的她变得自信大方,已成为学校女子足球队的队长,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涪陵要求,各学校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当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足两小时的,应当在课后服务中安排体育锻炼时间予以补足,并以技能学习、专项竞赛、常态展示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基于此,各校体育活动掀起热潮,特色体育也呈现出多点开花之势。

涪陵城区第十四小学校是羽毛球特色学校,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罗旭亲自抓学生体育活动,每班每周开齐4节体育课,并将跑操、羽毛球操、跳绳等项目融入体育训练,还自创自编羽毛球操,让学生感受运动的魅力。同时,将“小眼镜”“小胖墩”降低量纳入对体育老师的考核,真正将优化体育活动落到实处。文/记者 周庆 图/学校供图)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