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涪陵区重点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建议》(第193号)收悉。经与区民政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涪陵高新区机构设置概况
根据《涪陵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有关规划,我区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江南城区,农村较为薄弱。江南城区医疗机构密集,高新区较少,且均存在分布不均衡现象。城郊结合部相对不足,农村存在居民聚居的村乡村医生扎堆,人口密度较小的村没有乡村医生的情况。部分重点医疗资源的确存在割裂情况,考虑到涪陵跟重庆、江南城区跟高新区较近,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在医疗机构规划设置上是以错位发展、互为补充为主。
(二)区中医院科室布局情况
区中医院整体为“一总二分院”,体育路分院主要提供中医馆、中医康复服务功能,北斗路分院主要提供治疗老年病、心身疾病服务功能。李渡总院侧重于提供急诊急救服务,有脑病科、骨伤科、肺病科、肿瘤科、糖尿病科、心病科、治未病中心、ICU、妇产科、神经外科、口腔科、眼耳鼻喉眼科、儿科、急诊科、脾胃病科、外科、体检中心、麻醉科、创伤科、血透室、皮肤科、门诊部、中医馆23个科室,另外有中西结合创伤、卒中、胸痛、放疗“4大中心”。3个院区服务功能明显,现有医疗人员、设备、床位编制和总体发展方向以李渡总院为主,在高新区的科室布局较为齐全,能够较大地满足患者需求,医院推行首诊负责制度,群众就医、复查、换药等基本不需要到另一个城区去。
(三)区妇幼保健院新城院区急诊开展情况
区妇幼保健院实行了新城院区职能科室全覆盖管理。江南院区、新城院区也都开展了夜间急诊,畅通了危急重症患者绿色通道,临床医技科室均安排了夜间值班人员及二线值班人员,产科、儿科、妇科等急诊患者可直接到相应的住院科室就诊。但鉴于运行成本、现有医护人员数量等实际情况,新城院区乳腺科等部分科室只设置了门诊部,暂时只配备了夜间急诊综合病房以应对妇幼儿急性发热等突发情况,急诊专科病房还有待续建。
(四)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高新院区工程进展情况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已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和安装工程,包括室内装饰工程、智能化工程和室外环境等配套工程。一期项目将于5月投入使用,博士、副高以上专家团队将入驻新院,拟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麻醉手术科、ICU、血透中心、急救部7个综合住院病区,开设健康体检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皮肤科、妇产科、眼科、外科专家、外科、内科专家、内科、护理11个门诊,还将设置心电图科、超声科、检验科、放射科、内镜中心5个辅助影像诊断类科室。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优化区中医院科室分布。针对术后需特别处理切口的,或需要专科医生、科室专门的造口护士等此类特殊情况,联系院医务部加强管理和巡视,新增或协调安排专技医务人员到欠缺的院区和科室,不断壮大医务人员规模,保证患者术后换药、复查能够就近处理。同时,积极争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若项目申报成功,中央财政将补助2亿元,区政府剥离区中医院建设债务3亿元,降低负债率(126.3%降至47.9%),区中医院整体实力将实现质的飞跃。也将进一步巩固三甲成果,努力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壮大人才队伍,推动学科建设及科研教学,不断调整结构,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均衡布局。
二是加强区妇幼保健院的统筹协调管理。强化2个院区的运行管理和差异化发展,李渡院区将重点加强不孕不育、产科、儿科、中医科等核心科室建设,推进中医、外科、儿童康复、妇女康复等特色专科的新技术新项目开展。
三是多方推进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高新院区二期建设。除了划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二期项目拟采取“卫企合作”、国有集团平台融资方式,加快推进后续建设。重大附属涪陵医院高新院区建设项目已被纳入市、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重点加以推进,涪陵区委区政府将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包括直接经费支持、安排国债项目支持、同意贷款支持、贷款贴息支持和其他支持。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也将借助与重庆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实施第一个五年(2021-2025)“提振计划”,计划2025年底完成二、三期工程建设(15.4万平方米,第三期住院楼先作为教学科研楼使用)。
下一步,我委将以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为抓手,不遗余力推进提高涪陵高新区重点医疗资源配置质效,全力为高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此复函已经党委书记、主任袁鸿剑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4日
(联系人:张维河,联系电话:023-7238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