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绍伟、王雅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讲好涪陵故事,助推涪陵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337号)收悉。提案中指出涪陵文化和旅游工作中存在问题发人深省,感谢您对全区文旅行业和宣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委认真研究后,现将本建议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涪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说明
2023年,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工作继续得到国家、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市文化旅游委和文化和旅游部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对涪陵文旅工作7个支持基础上,明确支持涪陵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争取国家验收。白鹤梁题刻、龟陵城遗址(纳入川渝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和荔枝道涪陵段(纳入蜀道联合申遗)入围重庆市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是全市入围数量最多的区县。全年全区接待游客3893.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4%、28.62%。年度市级考核中,公共文化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文旅发展质效分别位居全市16、9、12位,前两者分别比去年上升3、6位,文旅发展质效排名与去年持平。
2024年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志着涪陵正式迈步“5A时代”。一季度,全区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6%和12%;市文旅委数据监测,A级景区接待游客38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37%。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政府投资4715万元,超额完成投资任务。
二、针对提出建议的应对举措
(一)继续加大涪陵旅游宣传力度
年初文旅宣传大内卷,我委抓住机遇策划制作了短视频《文旅主任砍菜头》《我姓“涪”》《重生之渝妈再爱我一次》《白鹤梁神女皮肤》等系列短视频,涪陵文旅曝光度大幅提升,收获首支播放破百万短视频,官方自媒体账号涨粉2万+。为实现“流量”变“留量”,提高宣传营销数据向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转换率,围绕扩大文旅宣传效力采取系列措施。一是聚焦不同受众群体设计策划爱上涪陵深度游、巴国故都人文游、武陵秘境康养游、美丽乡村自在游、红色之旅初心游等主题线路5条,基本涵盖各个年龄段。二是宣传手段推陈出新,持续巩固自媒体平台建设,建设宣传矩阵多平台营销形成宣传合力优化公众号图文推广平面设计、创意策划短视频脚本、全新打造智游涪陵小程序,结合当下热门短剧形式,重磅推出首部文旅微短剧《涪陵的荔枝》,播放量超200万。三是强化媒体合作,2024年以来涪陵文旅先后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频道《我的家乡我的年——民歌春晚》《童声唱——阳光下成长》、重庆卫视与四川卫视联合举办《2024川渝春晚》等热门广播电视栏目提升涪陵文旅曝光度。
(二)创新文旅融合方式
坚持项目带动,建成一批文旅新地标,去年来我区陆续建成投用长涪汇、榨菜历史记忆馆、周煌故居、荔浦春风、乌江行舟记、陈万宝石龙井庄园等一批文旅新地标。坚持跨界融合,打造文旅新耍事,国内首部反映三线建设沉浸式演出《洞见816》正式驻场816工程景区。坚持跨界融合,开发文旅新IP“涪宝”在各大区级节会活动中亮相,深受群众喜爱,目前正在与凯高玩具(重庆)合作,在“涪宝”的形象基础上,融入我区重点景区元素开发打造一批具有涪陵特色的文创手办盲盒;引进了网红“816冰淇淋”、文创菩提扇等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旅游打卡单品。鼓励菜乡结绳、绣花一族等企业利用传统结绳、刺绣等工艺,全新阐释涪陵文化创作绣球花香锤、山城的结、白鹤时鸣.鱼兆丰年、十二花神等产品多次作为官方伴手礼代表涪陵参赛文创评选活动,并先后获评“重庆好礼”“外事好礼”荣誉。
(三)加大涪陵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展示
一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多向发力。建立申遗工作机制,组建申遗办公室,成立涪陵区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定编12个),与市文物局建立申遗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提速重点申遗项目。“白鹤梁:长江历史水文站”单独申遗项目完成预备名单更新资料编制和市级评审,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启动两个新增项目,积极争取市文物局支持,将龟陵城遗址纳入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和涪陵荔古道纳入蜀道(荔枝道重庆段)联合申遗项目,并按照要求,完成预备名单更新资料的编制和市级评审,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二是加强历史文物修缮保护。去年争取债券资金1.3亿元投入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周煌文化遗址保护、陈万宝庄园正厅修复等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双石坝碉楼修缮工程、北岩题刻保护工程通过验收;北宋元符三年黄庭坚题刻等7件题刻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整理修复馆藏文物600余件(套),参加野外文物保护工作10余次。三是构建城市文化动态空间。启动文化生态示范区创建规划编制,成立涪陵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涪陵御锣》传习所;新建西交大书房、涪进斋、古籍长廊等新型阅读文化空间7个,完工“荔圃春风”“乌江行舟记”等城市文化景观;完成文物进规划展览馆展览大纲,留住城市记忆,塑造文化名片。
(四)加强景区和区域联动
当前我区正联合丰都、武隆共同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一山一带一环三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依托涪陵火车北站和高山湾汽车枢纽站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三峡游、乌江游集散中心,完善区域快速通道,畅通旅游交通毛细血管,提升对外旅游交通能力和对内旅游交通环线覆盖面。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修改完善旅游全景导览图、旅游交通指引系统、旅游区导览标识系统、旅游服务设施标识系统。推动涪陵区各景点导游词的编撰工作,完善电子商务、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乡村、智慧旅游咨询服务体验中心等智慧旅游体系,打造“智游涪陵”小程序实现一部手机游涪陵,实现景区互联互通。
三、未来发展思路
围绕“1335”工作思路,即1: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揽,以广覆盖、产业化为目标,打响“爱上涪陵 岂止榨菜”品牌。3:以申遗、创5A、建示范为重点。推进“中国白鹤梁题刻—埃及尼罗尺”、龟陵城遗址纳入“川渝宋元山城体系”申遗和蜀道(荔枝道重庆段)申遗工作。力争武陵山大裂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3:以元宵节、519旅游日、白鹤梁文化旅游节三大节庆活动为载体,集中宣传推广涪陵文旅。5: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市场全面发力。
此复函已经夏强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涪陵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