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磊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涪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91号提案)收悉,经与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人力社保局、区招商投资局、区工商联、涪陵高新区、白涛工业园区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国第三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试点示范区,示范区通过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联动机制,对优化产业分工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一、关于“聚焦发展机制,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的建议
一是健全重点项目库。聚焦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健全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汇总,及时了解项目推进情况,督促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强化线索捕捉。充分发挥驻杭州、常州、广州招商联络处作用,依托浙涪对口支援、鲁渝协作等重要平台,借助基金、协会等力量,积极对接东西部地区目标企业,深入挖掘产业投资线索。
三是完善图谱清单。围绕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细化先进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等8大产业方向16条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招商机制,依托“链主”企业强链补链延链,壮大产业集群。
二、关于“聚焦精准招商,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的建议
一是加强研判,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围绕先进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对项目的研判,进一步收集项目线索,评估筛选出优质项目线索,积极探索“飞地经济”。
二是发挥链长制优势,深化精准招商。同时,以“亩均论英雄”改革要求为基础,算好项目经济账,加大对亩均效益高的项目、战新产业项目的招引,助推我区产业提档升级。
三是强化基金招商,扩大线索来源。依托浙涪对口支援、鲁渝协作等重要平台,借助基金、协会等力量,实施“基金+项目”招商模式,积极对接东西部地区目标企业,深入挖掘产业投资线索,扩大线索来源,实现基金带项目,培育引进更多优质项目。
三、关于“聚焦亩产英雄,提升产业转移能级”的建议
一是整合资源要素。加快建立完善制造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等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产业园区层面,实施低效用地改造、能源要素保障、企业分类帮扶、重大项目资金配套等差别化政策,在企业层面,依法依规建立形成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结果导向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综合评价高的优质企业集聚。
二是围绕产业需求引进人才。深入首键包装、华兰生物、科宝电缆、涪陵页岩气、理工清科等40余家重点企业及研发机构走访调研,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第一批)》,形成8大产业领域33大类的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产业有序集聚。出台《涪陵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涪陵区人才(团队)引育扶持激励十条措施(试行)》,涉及安家补贴、岗位津贴、职称职级奖补等多项政策支持点,支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吸引人才来涪创新创业。借助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百万人才兴重庆等引才品牌,积极开展“才聚涪州·引雁回巢”等引才专项活动,为企业搭建引才品牌、畅通引才渠道。
三是打造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2024年一季度,新签市外招商项目26个,协议资金280.5亿元,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20个,投资额274亿元,涉及先进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汽车轻量化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聚力打造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 2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立足全市首个材料产业千亿区基础,坚持延链聚合、集群发展,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进下游企业,提升单位产品附加值。积极融入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做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产业。加强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招引力度,加快打造卡涞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数智化研发生产基地,带动联洋、幄肯等一批项目落地,做大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四、关于“聚焦开放协作,厚植产业转移沃土”的建议
一是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引导区内民营企业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民企找订单、拓市场、寻商机、谋合作。组织区内30余家民营企业赴海拉尔参加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与海拉尔民营企业签订了伊敏河景观带夜游(游船)、海拉尔高端精品地产开发项目等6个投资意向协议,协议投资总额21.6亿元。
二是拓宽民营经济建议渠道。充分利用“西洽会”“消博会”“西博会”“进博会”“投洽会”等国家级展会,宣传推介涪陵的投资环境、投资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区内民营经济领域5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市、区“两会”提交集体提案4件、个人提案19件、建议44条。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参加双月座谈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征求意见会等重大建言活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中心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50余条。
三是坚持“服到位、零距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实施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协同镇街推进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政管理,推进产城融合,确保园区生产、生活配套承载能力不断完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龙头企业聚焦行业发展需求,集中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生产工艺并得到推广运用,推进“四链”深度融合。
此复函已经易先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