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6号集体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6-28
字 号:

民建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建议》(集体提案第6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推进我区加快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具有较强的借鉴指导意义,我委召集区招商投资局、涪陵高新区管委会、白涛工业园区管委会等相关协办单位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进行汇总,函告如下:

一、关于“聚焦‘以谱筑链’,优化‘链长’运行机制”的建议

聚焦新能源电池及轻量化部件、先进材料等重点行业,研究梳理了8个产业方向16条产业链的基本情况、发展重点和目标企业,编制形成产业链招商分析报告。进一步完善“区领导+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按照全市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全区实际,制定2大千亿级主导产业、3大五百亿级支柱产业、4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重点产业链行动计划,相关区领导担任“链长”,统筹协调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家学者、社会基金等力量,研判产业链发展重点问题,强化“链长顶格推进”。进一步锚定招商目标任务,发挥产业链链长制和招商图谱作用,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围绕涪陵“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8+16”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招引目标企业,围绕重庆华峰、卡涞科技等链主型企业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

二、关于“聚焦‘建延补强’,提升‘链主’矩阵能级”的建议

一是大抓领军链主企业,加快建设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华峰、、攀华、榨菜集团、卡涞科技等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拓产能、扩规模。加快推进华峰 138万吨功能性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聚氨酯、聚酰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助力建设“千亿重庆华峰”,提速推进万凯四期等项目,推动聚氨酯、聚酰胺、聚酯产业向下游发展超纤、民用丝、光学膜制品等;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产业,推进青山瑞浦兰钧、吉利科技等动力电池和卡涞二期、联洋等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榨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尽早建成攀华榨菜产业园、乌江榨菜智造基地等项目,拓展榨菜 ToB业务。二是积极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坚持“绿色+产业”,实施深入开展能效、水效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应用节能、节水、减污、减排的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建设,涪陵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华峰氨纶入选2023全市10大“双化协同示范工厂”,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市级绿色工厂26家,市级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节水型等企业12家。三是树立粮食思维,助力精准招商。深化落实“懂你”招商,生猛招商,用好产业基金招商,靶向招引链长链主企业,以“8+16”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为基础,建立“一产业一链长一顾问一专班”招商机制,联合园区、镇街外出招商50余次,对接企业100余家。聚焦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引进国药太极现代中药智能制造基地、页岩气产能及数字化建设、年产30亿支咖啡杯等项目,持续优化“链接”生态壮大产业集群,引进元利化学特种工程塑料等先进材料8个项目、协议资金52.28亿元,壮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中能电投新型储能项目,助力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上海玻芯成建设玻璃基芯片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三、关于“聚焦‘四链融合’,助推‘链条’迭代增效”的建议

加大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力度。推动“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深度对接,积极探索“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成果转化路径,发挥涪陵高新区、白涛工业园区、慧谷湖科创小镇等平台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应用。整合企业、高校等科创资源,以“企业+科研院所”等模式成立10个产业创新联合体,围绕新材料产业开展协同创新。鼓励华峰、等龙头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大力推动工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计划全覆盖“扫街”摸排两次,形成企业技改清单并动态更新,充分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迭代优化“技改专项贷”二十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支持,引导鼓励化工、电力、船舶、汽车等重点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升级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工业发展后劲。

四、关于“聚焦‘精准帮企’,强化‘链群’产业生态”的建议 

健全“小升规、规做精、精变强、强上市”梯次培育机制。累计培育单项冠军企业3户、“小巨人”企业12户、“专精特新”企业144户,发展规上企业346户,其中百亿级企业6户、十亿级企业45户、亿元级企业141户,依托应急转贷、助保贷等平台,2023年,提供转贷资金3385万元,帮助企业获商业价值信用贷款1000余万元。常态化做好“三服务”工作。深化企业服务改革,提质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健全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构建市管干部、区管干部、一般干部三级专员服务网格,392名专员服务1554家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专员入企走访服务解难,深化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通过“一对一”联系、“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等堵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优做强。今年以来解决华峰生产原料运输、天泰建材用地指标、佳润塑料用工难等问题60余个。

此复函已经彭豪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向我们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6月24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