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涪陵区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涪陵中心城区交通体系的建议》(第005号)收悉。经与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公安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预留过江通道的问题
涪陵区连接江南城区至高新区的跨江桥梁有涪陵长江大桥和李渡长江大桥两座,公交线路有101线、103线、114线、115线、K115线、118线、119线、122线、123线、123B线、125线和127线等12条,共118辆公交车,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基本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为加强涪陵新老城区交通联系,我委已谋划了龙头港长江大桥,于2015年完成工可编制,并将其纳入涪陵区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该桥梁起于李渡街道鹤凤大道与聚源大道交叉处,跨长江后在龙桥街道北拱社区附近接入国道G348,按路基宽度32m、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km/h的一级公路进行设计,总投资约15.7亿元,长约3.4公里。因项目资金来源尚未明确,短期内暂无法实施。
另外,我委还谋划了涪陵绕城高速公路李渡至新妙段(涪陵西环)、涪陵北环、江东至白涛等三条高速,均已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23-2035年)》。其中,涪陵西环起于新妙镇,向东北布线,于石沱设石沱长江大桥过长江后经义和、李渡,在慧谷湖附近设明家湾互通接入长涪高速公路,该桥梁为涪陵西环与渝万高铁共用桥位,连接义和街道与石沱镇,已于2022年开工建设,当前已完成桩基承台施工,正在加快边肢、中肢施工;涪陵北环与涪陵西环相接,起于明家湾互通,向东布线,于江北街道设江北长江大桥过长江,在清溪镇设清溪互通接入银百高速;江东至白涛高速公路起于江东建材市场附近,向东南布线,经天台场、御泉河、天星、塘湾,在小田溪跨乌江后,在现状白涛收费站附近设白涛互通与梓白高速相接。上述三条高速公路将新增两条江南城区至涪陵高新区的过江通道,串联新石组团、涪陵高新区、清溪有色金属产业园、白涛新材料科技城。
三条高速建成后,高新区将新增两条过江通道,西面通过涪陵西环与新石组团互联互通,东面通过涪陵北环、江东至白涛高速公路与清溪、白涛园区相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跨江桥梁交通拥堵问题。高速公路网初步布局形态图如下所示:
目前已完成涪陵至垫江、白涛至武隆白马、南岸迎龙至梓里高速公路工可编制,同步开展涪陵绕城高速西环、北环招商工作,但随着近年来严控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的政策趋势不断增强,地方政府原则上不能再对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进行直接补贴,也无法匹配矿产等资源,致使高速公路招商难度进一步加大,后续我委将加快吃透相关政策要求,持续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二、关于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的问题
涪陵紧邻两江,江南城区是典型的一面坡城市,主要为山地地形,具有地势坡度大、高差大等特征,横向道路相对宽阔,纵向道路相对狭窄,我区正持续推进城市向西发展,协调发展江南城区、高新区,形成“一城二区五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
经询问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和区住房城乡建委得知,“十四五”以来,我区城市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新区太白大道北延伸段、江南城区江东滨江路二期工程等23条城市道路建成投用,新增城市道路里程41.85公里,城市道路里程达342.12公里,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达性。已完善老城区组团内部路网,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改善拥堵节点。新增江东滨江路、澳海大道等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兴华中路、人民路、中山西路、望州路等瓶颈道路和长江一桥南桥头、交委路口、乌江大桥西桥头等拥堵节点,江南组团“四横八纵”、江东组团“两横五纵”城市路网成型,交通拥堵有效缓解。已完善高新区道路网络结构,基本形成“五横六纵”的城市主干路网。其中,“五横”包括集锦大道、聚龙大道、聚贤大道、聚业大道、聚源大道,“六纵”包括妙音路、鹤凤大道、太白大道、太乙大道、银滩路、盘龙路,加上即将完工的道路“集秀大道”,届时将形成“六横六纵”内部主干道路网络,结合城市支路,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路网结构基本形成。目前,区住房城乡建委已将五环路二期、海陵路、高天路三期等道路包装纳入了城中村改造中,争取纳入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瑞鳞路等纵向重点路段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但受政策和资金影响,今年暂时无法实施。
接下来,区住房城乡建委将积极推进城市路网结构优化,一是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打通“五环路”,分流宏声大道、乌宝路和太极大道交通压力;建设海陵路,分流高笋塘片区交通压力,促进海陵厂地块开发建设;根据恒昌路一期拆迁进度,适时拓宽“瓶颈路”。二是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强项目储备,深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做好申报准备,充分运用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申报契机,进一步梳理项目清单,认真包装策划,将禁止建设、提级论证类项目向支持类项目靠拢,力争应报尽报。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将依据高新区建设发展及产业集聚扩能情况,深入研究交通组织结构,适时规划布局货运通道。
三、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问题
涪陵区已实现“一区一企”的公交运营主体模式,公交运行单位为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涪陵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简称涪陵公交公司),公交车辆487辆,日发班次约6100趟次,日均客运量约26万人次,公交线路52条(东西走向27条、南北走向13条、江南城区环线5条、高新区内公交线路5条、远郊公交线路2条),线路总长905.9公里,线路平均里程17.42公里,线网总长283.18公里,覆盖了11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和两大工业园区。
2017年涪陵区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程,作为全市远郊区县唯一一个示范创建区,我区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打造了重庆“五个公交”服务品牌。畅通公交展现城市亮点,率先建成公交专用道,形成公交快速走廊,公交运营时速18.42公里/小时,公交正点率96.8%,较创建前提高12%,公交出行可靠性得到有力保障;便民公交支撑优质服务,建成区公交站点全部实现500米全覆盖,居民出门即可乘车,是全市唯一公交补贴扩大惠及60至65岁老年人群范围的区县,日均客运量26万人次,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2.5%,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平安公交夯实出行安全,全区公交车辆GPS和视频监控安装率达到100%,并纳入监管平台,创建期间公交责任事故死亡率为0。智慧公交赋能智能生活,全区52条公交线路均实现了来车信息实时预报,率先在城区建设5个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乘车一卡通使用率达到84.8%。满意公交助推两江福地,公交公司连续12年在全市公交行业安服考核(信用评价)排名第1,年度公交乘客满意度均在90%以上。
但在创建工作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公交站点间距较小、公交优先出行保障不够、早晚高峰时段公交平均运营时速不高、公交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成果不足,交通数字赋能程度还不强等。针对以上问题,我委拟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制定公交优化近远期方案。目前,我委已加快了重复公交线路梳理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共同拟定了涪陵区公交优化近期和远期方案。近期方案主要以取消或调整低效线路的运力配置,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升公交运营效率为主要目的;远期方案以推进全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与限时免费换乘政策,配合开行社区公交,降低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和时间为主要目的。二是逐步推动公交免费换乘实施。结合涪陵区实际情况,拟定了乌宝路、南马山、兴华花园等六条社区公交方案,目前乌宝路社区公交已开始实施,其余几条社区公交开通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通过采取“棋盘+放射型”的网格状布局模式,将公交免费换乘成本降至最低,推动公交免费换乘方案落地实施。三是加快推进公交电子站牌建设。2024年我区拟新建15至20块公交电子站牌,除在中心城区客流量较大的站点建设外,还拟在新妙、蔺市、清溪等办事处或乡镇建设,增大乡镇受惠人群,方便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公交信息实时预报,便于乡镇老年人就近自助年审,进一步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四、关于合理引导停车需求的问题
经询问区住房城乡建委得知,涪陵区已制定《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布点规划》,先后建成乌江健身休闲广场等49个公共停车场,共1.2万个停车位,分别分布在荔枝、崇义、敦仁、马鞍四个街道。经咨询区城市管理局得知,涪陵城区2023年新增小微停车泊位3107个,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学校、老商圈、医院停车难问题。预计今年将新增500个小微停车泊位及900个路内停车泊位,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同时,全面实施差异化停车收费,运用价格杠杆等经济手段引导停车需求,对中心城区繁华路段采取非繁华路段两倍的收费标准。开展机动车停车秩序管理,对城区道路路内违规占道停车进行排查清理。
2024年3月18日,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工作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24〕17号),推进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专用停车资源对外开放共享,解决我区停车设施部分区域供需矛盾,特别是缓解当前突出的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充分挖掘盘活既有停车资源潜力,切实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专用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利用。据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第二季度全区27个乡镇的共享停车位将超过2000个。
接下来,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区住房城乡建委等相关部门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停车管理与建设方案,合理规划公共停车场布局设计;区城市管理局将加快停车设施补短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小区停车设施,充分利用闲置地块建设平面或临时停车场,加强停车管理,提高停车场利用率;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乱停乱放治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此复函已经区交通运输委主要负责人王强余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你们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涪陵区交通运输委员会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