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妤、朱晓峰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涪陵在“双圈”背景下利用川渝地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建议》(第267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入川渝联盟概况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革故鼎新、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共享、纵向流动,助推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基层群众。随着成渝地区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动,涪陵区图书馆抓住契机,先后加入重庆市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我是长江的孩子”少儿阅读推广联盟、“巴蜀·巴渝”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渝阿联盟、渝遂联盟等川渝公共图书馆联盟,并与各联盟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针对“积极构建有效的资源共享、图书互借机制”
一是完成“川渝一卡通”建设,完善图书互借机制。2022年9月起,涪陵区图书馆相继投入70万余元,将业务系统更换为深圳文华,并安装2台远望谷自助借还双频机、2台单通道闸机、安装双频门禁等设备,截至目前,已实现用读者证、身份证、社保卡、电子社保卡、渝快码等证件对川渝公共图书馆图书进行通借通还,让两地读者享受同城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推动图书出版,展示涪陵文化。截至2024年6月,涪陵区图书馆深挖馆藏资源,已出版《涪陵地域文化绘本》(第一辑)、《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馆史》《涪陵区古籍名录图录》等3本图书,近期将召开新书发布会,让区外读者通过以上图书了解涪陵优秀的地方文化。
(二)针对“积极参加川渝公共图书馆联盟活动”
一是积极参加联盟活动,推动川渝文化高质量输出。组织动员区内读者、图书馆员等参加“成渝地·巴蜀情”领读者“方言诵经典”诵读大赛、川渝地区“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大赛、川渝协作线上活动“读书月:‘爱上检索,知识发现之旅’”线上答题、川渝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高质量融合发展研讨会、“成渝地·巴蜀情”重庆区域公共图书馆联盟交流会、“巴蜀巴渝”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川渝地区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交流会、川渝人才计划培训等线上、线下活动,每年平均参加相关联盟活动7场次。二是主动承办联盟活动,提升涪陵影响力。结合“蒲公英——梦想书屋”关爱留守儿童、重庆市少年儿童爱心接力服务活动等,邀请川渝联盟图书馆走进涪陵,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交流、讨论。三是推广新型文化空间,展示涪陵地域文化。涪陵区图书馆依托文献为载体,建成北山理学文献馆、乌江人文馆、西交大书房、三线文献馆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新型文化空间。川渝联盟图书馆多次到馆参观、交流,探讨新型文化空间建设、运行情况,了解涪陵地域文化特色。
(三)针对“积极开展课题或项目合作研究”
一是共建“巴渝·巴蜀”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查询平台,实现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共享。涪陵区图书馆安排专人收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与“巴蜀·巴渝”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巴渝·巴蜀”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查询平台的建成。二是建成荔枝道文献馆,推动荔枝道申遗。2024年5月,涪陵区图书馆在四楼特藏文献专区建成面积约200平方米的蜀道·荔枝道涪陵文献馆,还原“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的历史史实。文献馆建成后,川陕渝地方政协推进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联合协商会议与会代表、四川省宜宾市政协、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大等均来馆参观,共同探讨荔枝道申遗工作,涪陵区图书馆为推动荔枝道申遗提供丰富的文献支撑。
此复函已经区文化旅游委主任夏强伟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