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涪陵区委会、涪陵区民革区委、民建涪陵区委会、民盟涪陵区委会、农工党涪陵区委会:
贵社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涪陵区加快创建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的建议》(提案第001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该建议对涪陵区加快创建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的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结合当前实际工作,我委与区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共同研究办理,现复函如下:
涪陵坚持“科创+”“绿色+”,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绘制了“2349”现代化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蓝图,积极融入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以实干实绩体现大区大担当、作出大区大贡献。2023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27.9亿元、增长9.6%,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9.2%。
一、关于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涪陵现有汽车整车(鑫源汽车)及配套产业投产企业34家。鑫源汽车是我区唯一一家整车生产百亿级企业,拥有22万辆/年的整车生产能力,积极布局SUV、交叉型乘用车、MPV、新能源车等车型,部分车型在细分市场销量名列前茅,其中新能源城市物流车排名全国第一、交叉型乘用车排名全国第二、微型卡车排名全国第六。鑫源汽车坚持自主创新,成为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依托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平台,通过自主研发设计与联合研发相结合,与腾讯、科大讯飞等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示范带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依托新能源汽车集成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作为产品开发和试验验证中心,承担新能源汽车整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的测试、标定和验证等工作。鑫源汽车坚持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已建成汽车生产智能工厂,建成汽车涂装、总装等2个数字化车间。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坚持“科创+”“绿色+”,鼓励企业实施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实现智能、创新、绿色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发挥鑫源汽车市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力量,积极与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聚合创新资源,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整车产品品质和价值量,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支持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下游整车企业联合攻关,加快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向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高端化、轻量化方向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成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联合高新区、白涛工业园区共同制定出台涪陵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专项规划,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统筹谋划,重点围绕动力电池和轻量化部件两个方向精准发力,明确产业发展路径,突出与渝西八区、长寿区等地的差异化发展。
二、关于大力推进动力电池产业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高新区正逐步形成以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高性能轻量化复合材料为主导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集群。其中,以吉利年产18GWh动力电池、赣锋锂电年产24GWh动力电池、青山瑞浦兰钧年产30GWh及PACK等项目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总投资300亿元,占地2000余亩,预计产值超过500亿元;吉利年产18GWh动力电池项目厂前区主体施工完成,正在砌体、水电安装中,厂区主体施工图编制修改中,项目内道路和管网工程已于5月8日完成招标,5月11日进场施工,预计明年6月投产。青山瑞浦兰钧年产30GWh电芯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宿舍主体第6层施工中,厂房及辅助用房正在基础施工,部分主体地梁施工;赣锋锂电年产24GWh动力电池项目由于企业战略调整,建设计划暂未确定。三个项目建成投产后,涪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72GWH,产能位居重庆全市第一、西南地区第三。以卡涞年产300万件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产品项目为依托,引进联洋科技年产18000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幄肯科技年产3000吨碳素新材料研发及制造等项目,打造汽车轻量化复合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聚力产业项目招引。围绕瑞浦兰钧、耀宁科技等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梳理上下游产业链,寻找线索,进一步补强链条,着力在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薄膜、电池结构件等上下游产业链挖掘优质项目,全面推动动力电池产业 “补链”增容、 “延链”成群。同时围绕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打造招才引智,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合作机会,推动在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能方面科技创新,加强成果转化。二是推进在建项目建设。持续深入落实涪陵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班工作机制、高新区(综保区)重大项目专班制度,特别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多部门协同落实,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推动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见效。争取今年实现吉利电池项目首件产品下线、青山项目一期投产、渝湘精密铝合金零部件制造项目投产。
三、关于大力推进轻量化部件产业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我区积极引进动力电池和轻量化部件项目,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加快优质企业聚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入卡涞科技、联洋新材料等项目,着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卡涞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在涪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0亿元,产值20亿元;拟建设30条产线,年产300万件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一期项目建设至投产仅耗时3个月,建设完成6条产线,设计产能60万件,于2023年9月已全线投产目前在生产订单超30万件。二期建设用地面积100亩,投资约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7.2亿元,拟建设24条产线,年产240万件,目前已完成工商注册、项目备案等,预计2024年底完工,2024年底有望投产。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轻质材料。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发挥华峰、万凯等新材料产业集群原材料优势,积极发展铝箔、铝合金、车用塑料等产业;打造以华晨鑫源、吉利科技、卡涞科技、剑涛新材料等为龙头的发展格局,壮大动力电池系统及轻量化材料产业规模,扩大新铝时代电池托盘、华峰铝业铝箔、万丰轮毂产能,深化协同合作,辐射带动产业发展。二是聚力产业迭代升级。支持鑫源汽车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步伐;推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转型,科锐世、伟柯斯、华为旭、设计谷、普熙等配套企业,重点转型发展启停电池、车载空调、汽车音箱等汽车电子;着力引进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类零部件配套项目;加速达新半导体项目、长江软件园建设,延伸汽车芯片设计、生产、封装测试产业链。
四、关于加强要素供给保障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创新。目前,全区汽车产业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美心翼申、万丰奥威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鑫源汽车、美心翼申等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春阳密封、斯威重庆汽车研发中心等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鑫源汽车、万丰奥威等工业设计中心2家。汽车制造业企业4个项目获得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304万元,14个项目获得区级工业“1+5”行动专项资金130万元。整车生产企业鑫源汽车依托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平台,坚持自主创新,通过自主研发设计与联合研发相结合,与腾讯、科大讯飞等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示范带动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联网化发展,实现手机 APP 远程监测、控制车辆,智能语音识别、控制,ADAS辅助驾驶等技术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依托鑫源汽车新能源实验室,作为产品开发和试验验证中心,承担新能源汽车整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的测试、标定和验证等工作。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可提供存量标准化厂房面积13万平方米,新建成电子信息化标准厂房18万平方米。目前工业园区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将新增至8.5万立方米/日。工业园区范围内污水管网全长115公里。电力方面,有公用变电站6座(1座220kV;4座110kv、1座35kv),专用变电站5座(3座110kv,2座35kv)。天然气方面,日供气能力120万方/日。供水:日供水能力可达5.9万吨/天。人才方面,拥有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和职教中心等中职院校,大中专在校生5万人、产业工人20万人。生活方面,拥有实验中学、城七校、涪陵中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配套,以及百汇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奥体中心等文体设施,为企业员工及家属生活提供便利。
三是优化产业服务保障。围绕叫响做亮涪陵“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建立完善营商环境督查机制、监测评价体系,推进企业服务专员“全域”覆盖,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建设、发展到上市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探索建立园区行政审批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全面落实区域整体评价便利措施,加快实施告知承诺等措施,扩大一站式办理实施范围,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审批事项,探索由园区内企业分别申报调整为以园区为单位进行整体申报。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培育产业集群。借力双城经济圈优势产业培育新产业集群。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资源禀赋、市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总体比较优势,通过提质、引强、补链、建链、强链、延链、建圈等协同发展,形成在双城经济圈内互补共生的制造业分工体系和空间布局,以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来破解“规模不大、配套不强”等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形成竞争新优势。融入全市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青山、赣锋、吉利等电池项目建设,壮大卡涞科技等轻量化复合材料产业,加快突破一批标志性、关键性产品,培育壮大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产业集群,推动我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二是培育市场主体。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档升质。加快废除妨碍公平竞争有关规定,重点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防止通过划分企业等级、增加证明事项、设立项目库、注册、认证、认定等形式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空间。三是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政府性投资基金投向符合条件的园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支持创新载体建设;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相关税收优惠和财政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按规定落实好阶段性税费减免政策,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感谢贵社对涪陵工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多提出宝贵意见,助力涪陵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复函已经彭豪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你们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