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5号集体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7-01
字 号:

民革涪陵区委会:

区经济信息委高度重视你单位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建设 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建议》(提案第15号),该建议对涪陵区加快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集群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的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结合当前实际工作,我委与区招商投资局、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等共同研究办理,现复函如下:

涪陵坚持“科创+”“绿色+”,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绘制了“2349”现代化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蓝图,将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放到全区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中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生态链。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以实干实绩体现大区大担当、作出大区大贡献。现有规上企业6家,2023年实现产值24.9亿元,占全区规上产值总量的1.0%。

一、关于完善产业发展机制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我委正在加快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健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我委正在根据涪陵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修订完善的 2024年《工业发展“十百千万”工程》和《产业链集群发展行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创新驱动发展行动》《绿色发展行动》以及《项目招引建设专项》《园区载体建设专项》《数字经济发展专项》《企业培育专项》方案内容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及轻量化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落地落实。战新产业稳步发展,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在51家战新企业中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9个、市级绿色工厂4个,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6户、其中工信部“小巨人”企业7户,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17个,智能工厂1个。2023年战新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70亿元、增长8.7%,产值占总产值占比达31.2%;2024年1-4月由于战新目录调整,华峰己二酸被剔除目录,战新产业完成产值204.5亿元、占总产值23.6%,下降0.3%。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积极推动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落实统筹和日常工作议事机构,加强经济运行精准调度和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定期召开发展专题会议,加速构建产业生态。二是积极研究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制定落地战新产业的详细方案,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和完善体制机制四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三是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好发展规划及资源统筹利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成更多具有较强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推进高新区建设,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强化重点区域带动。

二、关于加强要素供给保障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高新区(综保区)深入落实涪陵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班工作机制、重大项目专班制度,解决项目推进难点堵点。帮助青山瑞浦兰钧项目15天完成320万方场平,继“涪陵卡涞速度”之后,再创“青山速度”。协调职能部门采取“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整合资源提前介入,帮助企业提前开展项目设计、施工。成功协调吉利电池、青山瑞浦等项目办理提前介入手续,使施工单位进场时间提前2月以上。土地、标准化厂房有保障,新招引的企业来就可以交付使用。

我委积极推动技改专项贷和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联动各大金融机构,结合实际金融产品,推广技改专项贷政策,积极引导有资金需求的企业申报扶持政策。指导技改企业项目入库,截至目前,共有18个项目入库,其中3个项目成功申请技改专项贷,共计9.6亿元。结合2023年10月以来按照市经济信息委开展的两次技改“扫街”工作,以及2024年4月对全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4—2027年在建、拟建技术改造项目(含扩建、改建、迁建)以及设备更新计划进行全面摸排。我区收集到196个工业技改和设备更新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1个,投资5000万-1亿元项目16个,投资500万-5000万项目67个,收集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39.4亿元,其中设备购置总投资58.1亿元。

正在积极落实《涪陵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人才引育“十条措施”等人才引育政策,构建优于周边区县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创新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行业骨干来涪发展。加快高新区城市发展扩容提质,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完善住房、交通、教育、商业、文化休闲等生活配套,提升人才招引软实力,留住人才扎根涪陵安心发展。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主动对接国、市两级,帮助企业获得节能减碳、智能化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政策支持。制定区级鼓励扶持政策,每年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动力电池及轻量化材料产业发展。二是不断优化园区企业交通及出行规划布局,对园区内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方便企业员工出行。三是依托现有科创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人才。 

三、关于加快产业落地和产能释放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高新区(综保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共有在建项目6个,其中动力电池项目有青山瑞浦兰钧、吉利电池、赣锋锂电3个。自项目签约落地以来,高新区(综保区)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当前建设进度。吉利年产18GWh动力电池项目厂前区主体施工完成,正在砌体、水电安装中,厂区主体施工图编制修改中,项目内道路和管网工程已于5月8日完成招标,5月11日进场施工,预计明年6月投产。青山瑞浦兰钧年产30GWh电芯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宿舍主体第6层施工中,厂房及辅助用房正在基础施工,部分主体地梁施工。赣锋锂电年产24GWh动力电池项目由于企业战略调整,建设计划暂未确定。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持续深入落实涪陵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班工作机制、高新区(综保区)重大项目专班制度,特别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多部门协同落实,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推动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见效。争取今年实现吉利电池项目首件产品下线、青山项目一期投产、渝湘精密铝合金零部件制造项目投产。二是主动靠前服务项目建设。坚决变“避责思维”为“负责思维”,加强学习、自强内功,做到流程清楚、要件精准,努力成为服务领域“万事通”。严格执行企业专员服务制度,进一步打造优质营商安商环境,树立高新区(综保区)良好服务形象,为企业建设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卡涞二期、联洋新材料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为企业在前期手续办理、征地拆迁、方案设计等方面积极协调推进,争取今年进入主体施工;及时跟进赣锋锂电投资意愿及建设计划,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四、关于强化项目招引和本地配套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正在以整车企业为核心,加大汽车零部件项目招引力度,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补链、强链。不断完善传统汽车车身、底盘、制动、电气部件等核心部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智能座舱、汽车芯片、汽车软件等关键环节。汽车零部件着力向轻量化方向发展,招引卡涞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建设30条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产品生产线,年产300万件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0亿元。目前一期项目6条生产线已全部投产。渝湘精密新型铝合金零部件制造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以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汽车轻量化部件为重点,加大对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回收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引力度,细化编制了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汽车轻量化部件、新型储能等产业链招商图谱,壮大产业集群。电池回收利用重点补齐回收端空白,围绕废旧电池中的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石墨等材料进行加工再生,积极招引具备火法、湿法冶金工艺以及固相电解还原等技术实力的龙头企业,实现锂电池循环利用。目前正抓紧跟踪项目,商谈合作内容有关事宜。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聚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鑫源汽车加快产能释放,做大规模效益;推动瑞浦兰钧能源、吉利动力电池、赣锋锂电等优势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发展成为百亿级企业。建立完善“一企一策”扶持机制,高标准推进三爱海陵、卡涞科技、达新半导体等重点链主企业培育;加快汽车产业链培育上市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二是聚力产业项目招引。围绕瑞浦兰钧、耀宁科技等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梳理上下游产业链,寻找线索,进一步补强链条,着力在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薄膜、电池结构件等上下游产业链挖掘优质项目,全面推动动力电池产业 “补链”增容、 “延链”成群。同时围绕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打造招才引智,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合作机会,推动在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能方面科技创新,加强成果转化;积极引领域相关人才,加强人才储备,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6月11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