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涪陵区委会、区政协经农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形成涪陵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收悉,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涪陵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在《关于加快形成涪陵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建议》集体提案中,你们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创新的雁阵体系”“着眼‘风口’招商,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施管理机制改革,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4条建议非常中肯,对我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一一采纳。经与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国资委、区招商投资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将现阶段办理情况进行汇总,现函复如下:
一、关于“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建议
一是“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全力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围绕助力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起草《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涪陵新篇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打造“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和四个特色产业纳入全市产业发展图谱。借助赛宝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力量,梳理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摸排目标企业表、招商项目表,形成“二图二表”精准招商,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托卡涞科技以商招商,引进联洋新材料等一批行业优势企业。坚持“周监测、旬研判、月调度”,会同园区镇街跟踪预警企业经济运行情况,1-4月,全区346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66.6亿元、增长3.8%,产值规模居全市区县第2。
二是“固本兴新、向新而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积极融入全市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瑞浦兰钧、吉利、赣锋三大百亿级动力电池项目建设。以“项目大突破”支撑“产业大发展”,华峰年产138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正在场平施工;万凯年产16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捷能新材料项目(一期)开展前期工作。太极医药城二期建设项目办理前期建设手续。2024年共有区级重大工业项目38个,纳入市级重点项目31个,个数居全市第1。
三是“能级更高、质效更优”,引导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深入开展能效、水效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应用节能、节水、减污、减排的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建设,涪陵卷烟厂、南瑞博瑞等7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工厂,华兰生物、华峰铝业等8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增量居全市第1,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今年力争新增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条和绿色工厂1个,市级绿色工厂5个。
二、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创新的雁阵体系”的建议
一是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创主动性。打造创新联合体,引导构建“企业+高校院所”“企业+创新载体”“企业+企业”等创新联合体模式,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共研、平台共建,推动形成“高校院所专家入园进企,企业科研与高校科研良性互动”的格局。实施“揭榜挂帅”,制订《涪陵区“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深化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新模式。
二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同频共振,打造创新生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中小企业在高精尖产业领域精耕细作,引导企业在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渠道,加快量子技术、MOFs材料、智能建造、玻璃基芯片等研发成果在涪产业化商业化,支持建峰、华峰等企业实施生物制造工程项目,促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对接。
三是建设众创空间,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速建设涪陵区科创CBD,长江软件园一期开园运营,建筑面积3.8万方,围绕“2349”现代制造业体系,构建“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孵化生态,累计入驻科创类企业125家。创业黑马(西部)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创建为市级众创空间,完成黑马涪陵数字赋能产业实验室一期加速企业培育。以高新区科创CBD、环长江师范学院、慧谷湖科创小镇为核心,构建“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大型孵化社区。用好金渠孵化器等创新培育载体,适时提档升级金渠孵化器规格,强化区属国企创新带动作用。
三、关于“着眼‘风口’招商,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建议
一是坚持“招商为要”、“懂你招商”。深化落实“懂你”招商、生猛招商,不断提升招商的成功率、落地率,争取全年引进项目100个、协议资金超700亿元。2024年一季度,新签项目26个、百亿级1个,协议资金280.46亿元、增长9%,到位资金45.61亿元、增长71.19%,位列经济报表A档。坚持把引进战新产业项目作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争取全年引进战新项目40个、协议资金超500亿元。一季度签约战新产业项目10个、协议资金237.83亿元。
二是承接东部转移、加强产业协同。运用浙涪对口支援等重要平台,积极对接东部地区目标企业,深入挖掘产业转移投资线索,争取全年承接东部地区项目50个、协议资金超500亿元。一季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13个、协议资金192.0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总额172亿元。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机遇,依托我区产业优势,加强与泸州、眉山等地投资促进部门合作力度,推进协同招商,争取全年引进四川项目10个、协议资金超20亿元。一季度引进四川项目2个、协议资金8000万元。
三是强化央地合作、争取项目落地。共享共建中药产业园,协助区政府与太极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涪陵打造300亿级现代中药智能制造基地。借力央企推进资产盘活,积极对接中国电建、华电集团等央企共同探索通过收费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措施推进高速路、港口码头、股权等资产盘活。推进开展电解铝产业合作,加快推动国丰实业与长江电力下属企业天泰铝业合作投资运营18万吨电解铝项目落地白涛新材料城,进一步扩大企业产能,增强发展后劲。
四、关于“实施管理机制改革,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一是加快健全完善管理体系,打造合理高效开发区体制。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园区开发区改革中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和白涛工业园区管委会“三定”规定制定,初步形成园区开发区职责清单和需剥离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清单,明确首批拟下放园区开发区审批事项49项,基本确定园区开发区财政体制。研究规划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修订产业地图,制定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重点明确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强化政策支持等内容,高质量编制园区开发区发展规划。
二是加快推动国企国资改革,激发工业发展活力。加快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落地落实,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提效增能改革,坚持有进有退、调整结构,通过盘活低效无效资产、闲置土地等方式,腾挪出资源空间,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新国企。2024年一季度,阶段性扭亏42户、减亏23户;压减企业10户、进入压减程序15户;政企分离改革“脱钩”7户、纳入统一监管1户。
三是聚焦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升工业发展质效。加快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重庆市涪陵区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方案》、《涪陵区制造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等文件。坚持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起草《重庆市涪陵区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并向亩均论英雄改革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按标准地出让,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此复函已经彭豪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向我们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