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提案》(区政协提案第317 号)已收悉,我委对您的建议高度重视,经与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广泛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提升涪陵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打造示范企业。区经济信息委高度重视工业固废处理,深入践行“无废”理念,深化落实“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无废工厂、无废工业园区等“无废城市细胞”创建,稳步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据初步统计,2023 年,全区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约270万吨,综合利用量180 万吨。目前建峰新材料、陕渝临港热电、华峰化工等重点企业的粉煤灰、炉渣、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已达到100%。紧密结合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新增区级无废工厂8 家、总数达10 家。开展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4 家、市级绿色工厂23 家、市级水效领跑者企业5 家、市级节水型企业6 家,华峰氨纶入选2023 全市10 大“双化协同示范工厂”。
推动循环利用。深入开展“无废园区”创建,搭建绿色制造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集中供热供气、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气废渣废液资源化利用等改造,发展高效多能互补利用模式,发挥涪陵高新区国家级绿色园区既有优势,争创“无废园区”。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聚焦废钢铁、废铝、废旧动力蓄电池等再生资源行业,开展资源化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攀华再生资源、剑涛铝业、三电能源等3 家企业进入工信部再生资源规范企业名单。
实施绿色改造。围绕加快打造“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以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为重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引导符合本地需求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及资源循环化产业健康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支持推广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固废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降低危害性。
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动工业固废产生量大、落后低效和过剩的产能淘汰。对水泥、火电、化工等重点行业,严格常态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督促各相关企业持续优化升级,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依法依规关停退出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的企业,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逐步淘汰工业固废产生量大、利用价值低的低端落后产能。
严格项目准入。严格产业准入,严格实施“双超双有”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推进工业园区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完成市级下达清洁生产审核任务的基础上,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按照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自愿实施清洁生产。推动基础较好企业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积极推进榨菜生产废物规范处置,规范处置率达100%。建设回收铝灰及铝渣、电解槽大修渣无害化处理项目。鼓励园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自行建设利用处置设施。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引导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循环链接,切实提高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率。
二、关于“完善固废处理、处置相关政策制度,压实固废产生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相关部门对固废产出企业任务目标的监督管理工作”
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文件。重庆市一直高度重视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编制出台了《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重庆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庆市“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等,均将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作为重点予以推进。并根据《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授权,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已明确将工业固废纳入环境保护税其他固体废物征收范围,对排放的工业固废按每吨25 元征收环境保护税,有利促进工业固废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和末端资源化。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我区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对工业固废利用项目予以奖补,按设备投入不超过10%比例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0 万元。二是对拓展工业固废利用能力的项目,纳入国家鼓励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提供优惠利率的绿色贷款(利率为1.75%)。三是积极落实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增值税、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优惠政策,落实好增值税方面政策,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提供资源综合利用劳务,实施即征即退一定比例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利用工业固废生产的合格产品均可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项目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给予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对企业购置用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企业所得税税额抵免,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积极鼓励银行机构针对工业固废利用相关的改造升级、技术应用以及重点项目等加大信贷支持,开辟绿色信贷审批通道,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时效,为加快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供资金支持。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工业固废重点行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从循环经济角度控制工业固废的产生量,引导企业系统内部源头减量化和循环利用,通过源头替代、工艺改进和加强生产环节的环境质量管理,创建一批“绿色工厂”“无废工厂”,今年以来,新增区级无废工厂8 家、总数达10 家。强化产废企业规范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建峰新材料、华峰化工、陕渝临港、中化涪陵化工等“产废大户”规范化监督管理,督促其按照要求建设贮存设施和场所,落实安全分类存放措施,禁止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混入,鼓励企业在工业固废出入口、分拣、打包、拆解、贮存等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建立布局合理、交售方便、收购有序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促进低价值工业固废循环利用。健全小微企业工业固废分类收集、贮存体系,提高小微企业工业固废收集和处置率。强化工业固废全过程监管部门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工业固废规范贮存、处置。加强历史遗留固废贮存设施建设和管理。按照《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加强关闭煤矿企业遗留固体废物贮存管理,建设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贮存设施,防止渗漏液等衍生废物、废水和泄漏的液态废物、产生的粉尘等污染环境和威胁人居安全。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巩固和提升污染治理成效,建立台账与持续开展“回头看”,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实施工业固废消减计划。严格管控临时渣场及堆场用地审批,督促固废产生企业加快综合利用。全面落实产废企业综合利用主体责任,火电等产废企业逐年制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计划报综合利用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综合利用计划应明确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的种类、途径、比例和数量。持续推进大宗工业固废梯级减量。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推动存量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大宗固体废物有序减少,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拓宽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渠道,支持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绿色建材,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深入推动农业领域应用和有价组分提取,加强大掺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应用推广。利用脱硫石膏等制备绿色建材、石膏晶须等新产品新材料。推广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促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绿色和低碳发展,发挥大宗工业固废的二次资源和减碳作用,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
三、关于“构建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工业固废污染防治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工业固废产生、利用处置、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基础技术和应用研究,执行相关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行业技术规范,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处置企业对各类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建设示范工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转让。完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构建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新模式。鼓励工业固废利用和处置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试点和示范推广。近年来,涪陵区加大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投入,大力支持长江师范学院、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尼柯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立项实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磷石膏制备陶瓷模具石膏关键技术及机制研究》、《磷石膏等大宗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3 个,获批科研经费104 万元,围绕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石膏粉、土壤改良剂、肥料添加剂、生态修复和路基材料等方面开展研究,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目前已研发出一套集预处理、温度改性等一体化年生产10 万吨磷建筑石膏粉等资源化产品应用示范设备。区科技局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交流,组织我区工业固废产生企业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围绕典型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及其资源化利用、磷石膏路基材料、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下一步,区科技局将大力支持中化涪陵联合重庆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和重庆绿青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成立工业固废资源化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和搭建1-3 个产学研用科研平台。
推广绿色技术。坚定不移推动数字化变革,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智造形态,积极争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争创榨菜、合成材料、中药、烟草等产业大脑,推动华峰化工、华峰氨纶、华峰铝业、涪陵制药厂等升级打造AI 领航工厂、链网平台工厂,以数增智带动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开展重点行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专项行动,积极争取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今年以来,推动19 家企业投入7.2 亿元,实施绿色技改项目24 个,降低能耗4.24 万吨标煤/年、水耗121.1 万吨/年。
落实相关标准。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委高度重视石膏建材推广应用,先后发布了《楼板顶棚和墙体内保温工程技术标准》(DBJ50/T-375-2020)、《石膏砂浆应用技术标准》(DBJ50T-421-2022)、《工业副产石膏空心砌块隔墙应用技术标准》(DBJ50/T-436-2023)等地方应用技术标准,在保障石膏建材环保安全性能特别是氯离子含量和放射性指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推动石膏砌块、石膏砂浆、石膏自流平材料等石膏建材在我市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积极落实相关国家标准在涪陵区的应用推广,进一步探索地方标准的编制,鼓励企业推动制定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四、关于“强化组织领导,协同推动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
加强协调联动。我委高度重视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科长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小组,积极协调各相关区级部门、园区及相关工业固废产生企业,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推进我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严格落实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按照职能分工,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策联动,统筹推动工业固废管理各项工作,全面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积极向上争取。我委正在积极对接市经信委,针对磷石膏等较难利用的工业固废开展专题研究,积极争取综合利用奖补政策,激发综合利用企业积极性,加大以工业固废为原料企业产品推广使用力度,助推综合利用产品的广泛应用。同时积极推动工业固废项目建设申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平台,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较强的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示范效应。
加强监测指导。区生态环境局将在工业固废资源化现场应用过程中,指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监测工作,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在工业固废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防治制度,加强工业固废环境管理等相关工作,强化环境风险监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等行为,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区林业局将加强对工业固废相关项目的指导,如相关建设内容涉及占用林地和采伐林木的,积极协助企业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第35 号令)办理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和办理林木采伐证,防止未批先占和未批先建。
严格信息公开。我区将严格按照信息公开要求,依法公布辖区内重点工业固废监管源名单、行政审批结果及规范化管理考核结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新、改、扩建工业固废集中处置设施,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工业固废产生和处置单位,应依法主动向社会公开工业固废的产生、利用、处置等情况。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大力宣传工业固废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普及工业固废污染防治知识,鼓励、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非法行为,提供环境违法犯罪活动线索。加大对工业固废重大案件查处情况的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为我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建言献策。此函已经我委彭豪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向我们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