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1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7-04
字 号:


刘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第213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一是构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严格按照标准建成了区文化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4个区级公共文化场馆,27个乡镇(街道)、333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二是持续推动总分馆建设。区文化馆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了27个乡镇分馆,依托美心红酒小镇等企业建立了3个社会化分馆。区图书馆已经建成乡镇(街道)图书分馆27个, 24小时城市书房3个,社区分馆6个,社会分馆、学校分馆及景区分馆17个。区美术馆在武陵山乡建成了全市第一家美术类分馆。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区级文化场馆均建有独立域名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为群众提供线上培训、阅读、展览等服务。区文化馆建成“重庆群众文化云.涪陵文化馆”平台,数字资源文本700余份、图片10551张、视频1004个左右。区图书馆开展了一卡通一码通等数字化建设,实现成渝两地图书一卡通借通还,支持渝快码扫码入馆和扫码借还等功能,实现了无感借阅。

二、文艺精品创作持续发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求用文艺的形式呈现历史文化遗存、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发展风貌。2017年,长篇小说《伐谋》获第十四届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戏剧作品《山中那棵核桃树》获第六届重庆市戏剧曲艺大赛(戏剧类)一等奖;2020年以来,创作了舞蹈诗《白鹤梁》、歌曲《绣球花儿开·情定武陵山》、大型情景剧《罗云星火耀渝东》、大型舞蹈《白虎巴人勇士出征舞》、沉浸式话剧《洞见816》、涪陵原创歌曲《遇见涪陵》等文艺精品。

三、品牌文化活动深入人心

通过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伍和文艺专家队伍等,持续打造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品牌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举办白鹤梁旅游文化节、焦石民歌节等品牌节会,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举办“幸福涪陵跳起来”广场舞大赛、民间文艺团队演艺大赛、“我为涪陵写首歌”原创歌曲大赛等赛事活动,为人民群众搭建“百姓大舞台”;举办周末广场文艺演出、白鹤梁端午诗会、春节团拜会、元宵庙会,每年开展“文化进基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1200余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江北街道二渡村入选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四、非遗传承保护成效显著

开展5批次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认定、建立起非遗代表性项目三级名录体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市级17项、区级176项。培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9人、区级66人。建有焦石民歌、涪州川剧、涪陵御锣、涪陵龙潭八排锣鼓传习所等10处非遗传承基地。榨菜集团被文化旅游部命名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启动了以枳巴文化为依托,以榨菜文化为主线的枳巴(涪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

此复函已经区文化旅游委主任夏强伟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7月3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