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商务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涪陵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7-05
字 号:

民盟涪陵区委会、区政协经农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第44号)收悉。经与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涪陵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关心支持!在《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集体提案中你们提出“升级消费载体场景,全面提升消费能级,注入‘愿消费’动力 ”“挖掘特色消费资源,拓展消费体验空间,激发‘畅消费’潜力 ”“丰富消费多元供给,打造高质消费品牌,绽放‘乐消费’活力 ”“勾勒融合消费脉络,激发新兴消费潜能,释放‘享消费’魅力”“营造健康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提质增效,集聚‘能消费’合力”5条建议非常中肯,我们将一一采纳。

一、关于“升级消费载体场景,全面提升消费能级,注入‘愿消费’动力 ”的建议

涪陵牢牢抓住商贸经济和商业形态两个着力点,大力发展核心商圈、重点产业、特色街区、品牌首店,着力打造“两核三重六街七店”的“2367”商贸发展体系(“2”:迭代升级江南、新区两大百亿级商圈;“3”:发展大宗商品交易、总部经济、生活消费品三个商贸重点产业;“6”:大力打造两江商业步行街、便民生活服务街区、夜经济集聚区、临港电子商务集聚区、“涪陵百味”美食街、特色商贸小镇六类特色商业街区;“7”:大力招引或打造品牌首店、旗舰店、知名品牌、涪陵甄品店、老字号名店、网红店、黑珍珠餐厅)。坚持整合集聚、错位发展、辐射周边,全区商业布局日趋完善,基本形成“124456”现代商业主体格局,建成1个国家级商业社区、2大核心商圈、4个商业综合体、4个大型商场、5条特色商业街以及6个大型特色专业市场。坚持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商业体系完善升级,长涪汇、五桂堂文化街区、涪陵欢乐汇商业街区投入运营,四大商业综合体提档升级,新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52家、品牌首店3家。

下一步,将以江南、新区两大核心商圈迭代升级为引领,着力推动商圈品质提升。加快提质以“高笋塘—南门山”为核心,万达广场、中慧西街—澳洲城、宝龙广场为两翼的江南城区百亿级商圈,推动重庆五桂堂历史文化商业街区、金科美邻广场、易家坝、体育场等城市泛商圈的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核心商圈的辐射功能。加快拓展以“涪陵北站—新区CBD”为核心的高新区百亿级商圈,围绕不同消费群体,打造不同特色主题的消费体验中心。

二、关于“挖掘特色消费资源,拓展消费体验空间,激发‘畅消费’潜力 ”的建议

大力提升文化旅游传播力影响力,获评“中国最美旅游名区”称号,北宋元符三年黄庭坚题刻等7件题刻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白鹤梁题刻、龟陵城遗址、涪陵荔枝古道等3个项目纳入国家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数量居全市第一,3条线路上榜国家级旅游线路,816小镇上榜全国最美乡村文化空间名录,武陵山乡角帮寨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新增“江边小筑”等一批消费新场景,招引“鹤鸣书院”等一批新业态品牌入驻长涪汇。长涪汇、欢乐汇商业街区、五桂堂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开街运营,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更加提升了夜间消费的集聚度,更加丰富了夜间消费形式。2023年涪陵区上榜重庆夜经济影响力20强区县,成为具有“重庆味、现代范”的“不夜城”。

下一步,持续打造长涪汇·巴国故都文化长廊,统筹优化升级南门山片区、五桂堂历史文化街区等两江商业文化景观带,打造具有涪陵特色的两江商业步行街,形成消费新地标。加快推进以万达广场、贵博东方明珠为重点的美食游乐特色街,以江南城区滨江大道沿线为重点的美食娱乐特色街,以稻香路—中慧西街—澳洲城沿线为重点的美食特色街。重点建设蔺市美心红酒小镇、816小镇、爻里小镇等三座特色文商旅融合小镇。

持续打响“两江福地·神奇涪陵”文旅品牌,构建“一城一带三片三向”旅游发展新格局,建成重庆主城都市区城郊休闲度假目的地,打造大三峡旅游“始发港”和水陆“中转站”,提质建设大武陵山地景观旅游带,发展以历史文化、三线文化、榨菜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依托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榨菜历史记忆馆等核心文旅空间载体,建设涪陵文旅全媒体宣传矩阵,引导文化专家、流量明星开展虚拟讲解、网络直播等数字化服务,加快发展“云旅游”消费业态,不断增强文旅消费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关于“丰富消费多元供给,打造高质消费品牌,绽放‘乐消费’活力 ”的建议

全区消费活动全面繁荣,以“爱尚涪陵·四季消费”“不夜(重庆)涪陵生活节”等主题活动为主线,持续开展消费主题活动,不断浓厚消费氛围。开展2024“爱尚涪陵·四季消费”迎春消费季主题促销活动35场次,直接拉动消费12.68亿元。20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涪陵迎春年货节实现成交额3000余万元。丰富文旅活动供给,突出打造“闹元宵”“519旅游日”“白鹤梁”三大文旅IP活动,统筹开展灯会、文化旅游(春夏秋冬)惠民消费季、非遗文化集市展、半程马拉松、龙舟邀请赛系列特色主题活动,上述活动累计吸引327万人次游客打卡涪陵。支持商圈组织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各类购物节、假期狂欢季等促销活动,以及举办音乐节、啤酒节等文娱活动,培育市民消费习惯。

着力打造“涪陵甄品”公共品牌和“涪陵百味”甄选店,完成“涪陵甄品”“涪陵百味”统一形象标识设计和形象店设计,打造“涪陵百味”甄选店9家,涪陵榨菜火锅大赛暨榨菜创新菜品展示活动展示榨菜+美食创新菜品23道,涪陵榨菜鱼入选重庆旅游美食“渝味360碗”头碗菜,同乐碗碗羊肉等9道菜肴入选重庆旅游美食“渝味360碗”。

大力发展展会经济,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首届和美乡村旅游文化节、第九届梨花节等乡村品牌节会有序开展,涪陵榨菜惊艳亮相第十四届泡菜博览会特设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品展区。持续做强农产品电商,2024爱尚重庆·网上年货节销售我区榨菜等食品及加工农产品842.54万元、同比增长78.11%,第三届电商直播大赛销售各类产品22.4万元、同比增长86.7%。一季度,全区农产品实现网络零售额1.88亿元,同比增长20.5%。

丰富文旅活动供给,突出打造“闹元宵”“519旅游日”“白鹤梁”三大文旅 I P活动,统筹开展灯会、文化旅游(春夏秋冬)惠民消费季、非遗文化集市展、半程马拉松、龙舟邀请赛系列特色主题活动,2023年累计吸引327万人次游客打卡涪陵。

下一步,充分发挥涪陵作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依靠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扩大电商消费流量规模。推进涪陵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涪陵邮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涪陵韵达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与升级,培育一批综合性本地龙头电商企业。培育一批直播电商基地,吸引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入驻。支持涉农、加工企业在网上开设“旗舰店”。充分利用重庆涪陵综合保税区的特殊政策优势,高效运营涪陵进口商品展示交易馆,持续壮大跨境电商企业队伍,引导企业在涪设立线下体验店,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

四、关于“勾勒融合消费脉络,激发新兴消费潜能,释放‘享消费’魅力”的建议

依托涪陵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深耕“商贸+”,推动商农工文旅体全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工业涪陵”产业优势推动,发展“工业+消费”新模式,培育慧谷湖科创小镇、焦石页岩气小镇等特色小镇,高新区商圈加快打造针对产业工人、学生群体的消费场景。美心红酒小镇以旅游康养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红酒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成功打造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入选全市商务领域“促进消费典型实践案例”。加快建设武陵山、黄草山康养基地,打造森林康养、避暑康养、体育康养等康养目的地。开发环湖马拉松、漂流营地、露营基地等集社交、运动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运动形式。高效做好长涪汇、五桂堂招商工作,倾力打造城市更新综合型项目,吸引带动众多连锁品牌开设涪陵区首店,军工小镇、爻里小镇独具特色、魅力焕发,街区商业氛围活跃,消费品质持续提升,消费资源集聚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下一步,突出“工业+消费”,以816工程、焦石页岩气、乌江榨菜、川东造船厂为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工业旅游项目。突出“文化+消费”,依托巴国古都、理学圣地、榨菜之乡,传承历史文化根脉,丰富点易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榨菜历史记忆馆等文化场馆消费业态。突出“体育+消费”,拓展涪陵体育场、涪陵奥体中心等设施服务功能,联动大中小学体育场馆,办好体育消费季、体育消费嘉年华等活动。突出“康养+消费”,借助“国家森林城市”特色品牌,依托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以森林康养、食疗养生为主的康养基地,打造武陵山高山生态休闲商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借助全区丰富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医养结合型康养,加快建设武陵山、雪峰山、大顺中药材康养文化小镇,提速建设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高端康养项目。

五、关于“营造健康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提质增效,集聚‘能消费’合力”的建议

制定实施支持文旅市场发展18条政策措施,每年财政专项划拨200万元用于支持培育“过夜游”“三峡游”市场,2023年三峡游轮经停涪陵突破100趟次,住宿行业接待过夜游客205.9万人次、同比增长42.5%。鼓励开展政企文旅惠民消费补贴合作,2023年发放各类惠民消费券5.5万张、消费券总金额达200.25万元,其中政府补贴15万元,直接拉动消费2855万元。加快培育文旅消费载体,建成投用长涪汇、五桂堂、爻里小镇三个历史文化体验街区,创新推出涪陵沉浸式实景演出《洞见816》,“涪宝”等一批文创产品焕新上市。

下一步,持续深化涪陵与周边城市的联动,联动川东、黔北、渝东南、渝东北、鄂西、湘西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发挥区域消费示范引领作用,在商贸、教育、医疗等重要消费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着力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重要商贸流通节点和重庆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区域教育消费高地和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促进优质消费资源联动共享。

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叫响做亮“(涪)服到位、(陵)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严格执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力度,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安心放心诚信消费环境。

六、下一步打算

区商务委牵头编制了《重庆市涪陵区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区级部门意见,我们将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涪陵战略支点优势、区位交通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提升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凸显政策引领度。聚焦核心优势,强化三类商贸消费供给;推进消费引领,拓展四大流量消费场景;加快精品培育,打造特色优质消费品牌;优化消费载体,提升城市消费空间品质;促进交流合作,构建联动开放消费格局;完善政策配套,营造区域一流消费环境。聚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新材料制造中心”,努力把涪陵建设成为立足重庆、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特色度、美誉度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此复函已经我委秦芝明主任审签。如果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商务委员会

2024年5月31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