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实施方案》出台有什么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建设教育强国进行了系统部署。袁家军书记在全市教育大会上发表了讲话,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高度,擘画了教育强市建设的蓝图,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对建设教育强市作出了具体部署。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持续增强,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拓展,教育现代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为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区教委会同区级有关部门深入推进编制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及市委、区委六届历次全会安排部署,全面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相关部门、高校、社会各界意见。
此次印发的《实施方案》,是我区落实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建设战略部署、首个以新时代教育强区为主题、以服务支撑涪陵高质量发展为重要任务的行动方案,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涪陵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涪陵教育系统化跃升和体系性质变的区域制度安排,对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实施方案》编制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围绕区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大担当、作出大贡献”总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导向、治理导向等五大导向,围绕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搭建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第一,彰显教育的“三个属性”。一是聚焦教育的政治属性,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素质教育提升行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聚焦教育的人民属性,紧扣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差距,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留涪来涪就业创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聚焦教育的战略属性,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健全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深入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级提升“攀登”工程,依托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强化“四链”融合、“四业”贯通,显著提升教育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第二,突出教育强区的内涵特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提升涪陵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区域影响力,全力建成全国有声音、全市居前列、群众有好评的教育现代化区域样板。
第三,构建教育强区建设“12368”体系架构。“1”即以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区”为总目标,“2”即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3”即全力打造全市基础教育高地、职业教育重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新范例,“6”即实现立德树人成效、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教育综合改革质效、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教育现代化治理水平“六个显著提升”,“8”即大力推进立德树人固本铸魂、基础教育公平优质、职业教育提质领跑、高等教育扩容增量、教师队伍强基培优、数字教育赋能牵引、教育改革集成攻坚、治理体系巩固提升“八大行动”。
问:《实施方案》在总体目标设定上有哪些考虑?
答:《实施方案》坚持远近结合,分2027、2035年“两步走”。
到2027年,教育强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布局结构更加优化,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教育发展环境持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建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到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区。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数字教育整体水平处于全市先进行列,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形成,涪陵教育区域影响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跃升。
问:请介绍一下《实施方案》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答:《实施方案》包含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保障等三部分内容。
(一)总体要求。提出了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二)重点任务。一是实施立德树人固本铸魂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完善党建统领新格局,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坚持五育并举共发展,强化育人社会协同力。二是实施基础教育公平优质行动,提升优质教育供给能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巩固拓展“双减”成果,落实新卓越教科研建设。三是实施高等教育扩容增量行动,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服务能力。四是实施职业教育提质领跑行动,大力培养服务经济发展高技能人才。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实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五是实施教师队伍强基培优行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大力弘扬培育教育家精神,健全教师队伍引育体系,优化完善师资管理服务。六是实施数字教育赋能牵引行动,建立包容共享数字教育生态。实施学生全生命周期培育,打造教育数字化新生态,推进数字教育融合创新。七是实施教育改革集成攻坚行动,有效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办学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就业改革、教育协同合作。八是实施治理体系巩固提升行动,增强学校办学治校能力。提升教育治理服务能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三)工作保障。包括强化组织保障、经费支持、监督评估、宣传引导4方面举措。
问:如何抓好《实施方案》贯彻落实?
答: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任务,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工作。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培训,把全面实施《实施方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教育系统紧紧围绕“12368”工作体系架构,不断塑造涪陵教育改革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区教委目前已开展以下工作。建立《全市教育系统评比活动创建清单》,根据我区教育实际情况,清单式列举2025年全市评比争创项目18项、33个以上。建立《全区教育大会精神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6项目标体系和21项重点任务,依托“每周督办、每月调度、每季小结、年终盘点”的闭环督办管理机制,定期晾晒成效,有效传导压力。建立《〈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分解清单》,围绕《实施方案》,逐年确定教育强区建设各项指标进度完成率,分解重点工作54项,细化工作举措204项,逐一明确科室职责和完成时限,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实施好《实施方案》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广泛宣传报道区内各校学习贯彻《实施方案》的进展成效,推广经验成果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着力打造“学在涪陵”教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