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服务保障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严格执行人大预算决议,为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强化组织,夯实财政收入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涵养财源,全年引进玻芯成、中医药学院、海格莱等62个项目,协议资金415.8亿元,实现“每周签约一单”。二是着力收入征管,抓好重点税源管控工作,加大区外施工企业在园区建设项目产生税款的征收力度,确保税款不流失。三是全力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工作,成功实现公共停车位、大山建筑垃圾消纳场经营权转让,本级财政增收5.2亿元、区级财政增收10亿元。四是强化项目储备工作,成功争取超长期国债0.95亿元、专项债0.94亿元、生态修护专项资金0.63亿元,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二)加强统筹,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兜牢兜实 “三保”底线,确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二是持续优化科创生态,不断推进科创平台建设与科创主体壮大,全年安排1.3亿元用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力产业科创实现新提升。三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使用能力,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全力保障产业和民生项目建设;规范债券资金使用,推进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提高资金质效。
(三)推进改革,完善体制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园区开发区改革,综保区顺利并入高新区,实现“两块牌子、一套机构、顺畅运行”,同心同向, “双区联动”,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开放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胜势。二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着力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坚持预算法定原则,严格预算执行按时完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预算调整方案报告及决算报告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按预算法要求进行预决算等事项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建设;强化制度建设,适时修订完善扶持企业发展资金、财政财评等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补贴资金常态化跟踪问效管理机制。
(四)压实责任,着力风险防控
一是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债务管控,全面完成化债任务39.5亿元,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二是落实“三攻坚一盘活”工作部署,激励平台公司拓展市场化发展空间,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债务管理能力。三是强化安全保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大排查,落实“十五条硬措施”“两单两卡”,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有待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仍需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财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 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326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66%,其中税收完成87,292万元,为预算的99%,增长7%,非税收入完成57,034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11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9,790万元、上年结转3,149万元后,收入总量167,265万元。
2. 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210万元,完成预算的79%,下降12%。加上上解支出62,396万元、结转下年659万元后,支出总量167,265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470万元,下降41%,完成预算的79%;
——公共安全支出562万元,下降6%,完成预算的94%;
——科学技术支出12,973万元,增长69%,完成预算的101%;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0万元,下降36%,完成预算的6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1万元,下降78%,完成预算的33%;
——卫生健康支出55万元,下降88%,完成预算的15%;
——城乡社区支出56,223万元,增长70%,完成预算的98%;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6,492万元,下降55%,完成预算的57%;
——住房保障支出74万元,下降97%,完成预算的4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 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27,929万元,为预算的89%,增长39%,加上上年结转17,852万元后,收入总量345,781万元。
2. 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14,29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66%,加上上解支出19,505万元、结转下年11,978万元后,支出总量345,781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三、预算执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积极落实“三攻坚一盘活”工作部署,理顺体制机制,深挖发展潜力,克服经济形势下行等种种困难,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累计实现本级财政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4.4亿元,同比增长66%(税收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7%);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39%。
(二)统筹有限财力,保障重点支出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举措,统筹“三保”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增强习惯过紧日子意识,严控新增行政成本,强化“三公”经费管理,腾退财力用于保障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民生实事。同时,在可用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切实保障征地拆迁、债务化解、扶持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四、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发展全面起势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一)预算编制主要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贯彻落实区人大及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守住财政风险底线。
(二)财政收支预算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收入项目预算情况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45,203万元,增长1%。其中税收收入92,085万元,增长5%,非税收入53,118万元,下降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631万元、上年结转659万元后,收入总量149,493万元。
(2)支出项目预算情况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23,891万元。加上上解支出25,602万元后,支出总量149,493万元。具体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36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党政机关、人大、政府办公室、纪检、群团、财政等正常运转;
——公共安全支出60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公安等单位履职需要,维护社会公平和公共安全;
——教育支出2,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园区教育事业相关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8,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园区企业科技创新;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就业、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等支出;
——卫生健康支出47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救助等支出;
——城乡社区支出38,307万元,主要用于保障住建、城管等事业支出;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61,784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制造业、工业和信息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63万元,主要用于保障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预备费1,600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102,000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加上上年结转11,978万元后,收入总量113,978万元。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59,041万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补偿支出、辖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加上上解支出54,937万元后,支出总量113,978万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未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三)2025年财政主要工作
2025年,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财政工作将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谋划,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财政力量,助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1. 更大力度抓开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积极培植财源,2025年度税收收入预期增长5%,着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配合做好供地工作,盘活存量资源,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上级专项资金,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2. 更实举措保重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统筹财力保障重大战略任务,切实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大财政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力度,常态化推进财政补贴资金绩效评价;支持产业科创能级跃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3. 更高水平推改革,推动管理提质增效
强化制度建设,适时完善财政管理相关办法;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严格绩效目标管理,主动接受人大及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党建统领“八张问题清单”工作方案,推进审计问题整改销号;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4. 更实举措保安全,筑牢风险防范底线
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协助平台公司开展融资、化债工作,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确保资金链平稳运行。
名 词 解 释
1.三保支出:指保工资、保运转和保基本民生。
2.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由财政部制定全国统一的规范要求和系统技术标准,各省级财政部门建设的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业务环节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将市县级预算数据集中到省级财政,并与财政部联网对接,通过嵌入系统的控制规则规范预算管理和硬化预算约束,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3.一般公共预算: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4.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绩效评价: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财政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健全财政支出的追踪问效和问责制度,对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高效运作程度、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益、促进政府财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转变政府职能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6. 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