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政策解读 | 关于《加快涪陵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9)》的解读​
日期:2025-04-28
字 号:

一、背景及过程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奋力推动涪陵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区文化旅游委紧密结合涪陵区旅游业当前实际状况以及相关数据资料,拟提《关于加快涪陵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9)(送审稿)》在此基础上,经过多轮研讨、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数易其稿,形成该方案。实施方案》会前已经区司法局合法性审查,现提请区政府常务会审议。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围绕推动涪陵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规划了涵盖发展目标、工作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的三大板块内容。方案运用六张表格,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对涪陵区文旅发展的多个关键方面进行了详尽罗列。其中包括文旅发展目标任务,明确了不同阶段的量化指标与具体方向;重点文旅发展项目,梳理出一系列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文旅配套设施建设,涉及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规划;文旅招商引资项目,为吸引外部优质资源注入提供指引;主题精品线路,整合区内特色旅游资源,设计出多条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四季文商旅体活动,根据不同季节特点,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旨在全年持续吸引游客,提升涪陵文旅的市场热度与影响力。

(一)指导思想

核心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部署要求。

发展思路:构建“13158”文化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即:

1个定位: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创新发展示范地。

3个支撑: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富集地、全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连接地。

1个形象品牌:打造北纬30°花园城市。

5个显著提升:综合贡献、产业结构、市场占比、品牌影响、服务质量。

8项任务: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塑造高能级旅游景观、精品路线升级打造、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文旅业态质效提升、文旅市场主体培育、宣传营销展示魅力、配套服务全面提升。

解读: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涪陵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强调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涪陵文化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2027年目标

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产品供给丰富且品质提升。

经济贡献: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8%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15%以上;年接待游客量突破7000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超630亿元,过夜游客占比超35%,人均旅游花费达到900元。

品牌建设: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新增规上文化和旅游企业10家。

产品吸引力: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体系,提升现有景区品质,全面打好“榨菜之乡、百里江城、千年巴国、成渝后花园”4张文旅牌。

融合深度:推广五大游线,文化旅游与品牌、游线、项目、产业、赛事、媒体等“六大”资源融合迈入新高度。

服务标准化:文旅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游客和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持续提升。

2029年目标

经济贡献:文化产业在GDP中占比4%左右,旅游产业在GDP中占比5%左右;年接待游客突破8000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超900亿元,过夜游客占比超40%,人均旅游花费达到1100元。

品牌建设:新增世界文化遗产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新增规上文化和旅游企业15家。

示范地位:初步建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创新发展示范地。

解读:目标明确且具有可衡量性,既注重经济指标的提升,也强调品牌建设、产品吸引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工作任务

(一)坚持以文塑旅,提升文化品质吸引力

加强世界级文化名片建设

核心措施:依托枳巴文化、题刻文化等四大本源文化,推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办好重大品牌节会。

解读:通过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品牌化建设,提升涪陵的文化影响力,为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注重特色文化保护利用

核心措施:保护利用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巴文化内涵,推动三线建设文化研究。

解读: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重,通过文化研究和活态化应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推动文化资源载体建设

核心措施:建设研究中心、专题展览,推动公共文化空间打造。

解读:通过文化载体建设,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物理空间和展示平台。

(二)突出以旅彰文,构建特色旅游亲和力

强化拳头产品带动效应

核心措施:打造“洞梁谷”特色名片,推动重点景区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

解读:通过打造重点旅游产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产业向全域、全季、全业态发展。

打造系列旅游精品线路

核心措施:联动周边地区,串联各类景区景点,打造五大主题游线。

解读:通过资源整合和线路串联,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推进文旅企业改革攻坚

核心措施:支持文旅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读:通过企业改革,提升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为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主体支撑。

(三)促进产业融合,丰富文旅业态供给力

共建“北纬30°花园城市”

核心措施:挖掘城市人文、生态资源,打造花园城市景观,发展新消费空间。

解读:通过城市景观提升和消费空间拓展,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推动文化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打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典范

核心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布局新业态。

解读: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和新业态布局,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支撑区域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实施“文旅+”多业态融合

核心措施:推动“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商业”“文旅+体育”等多业态融合。

解读:通过多业态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四)完善配套设施,激发旅游要素竞争力

加快文旅交通体系建设

核心措施:构建快旅慢游全域旅游一张网,提升交通保障能力。

解读:交通是旅游的基础,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旅智慧系统建设

核心措施:推动“智慧文旅”“数字文博”场景建设,开发智慧旅游综合应用场景。

解读:通过智慧化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提升文旅公共设施功能

核心措施:完善公共文化及体育休闲场所旅游服务功能,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

解读:通过公共设施功能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五)聚焦宣传营销,增强市场影响号召力

联动开展宣推活动

核心措施:赴客源城市开展宣推活动,拓展客源市场,联动沿线城市开发旅游产品线路。

解读:通过联动宣传,提升涪陵文化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用足宣传活动平台

核心措施:组建宣传矩阵,强化广告精准投放,实施文化旅游“走出去”行动。

解读:通过多渠道宣传,提升涪陵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完善营销体系建设

核心措施:制定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加强与旅行商联动,推动销售渠道推广。

解读:通过完善营销体系,激活旅游市场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六)做优市场环境,夯实文旅服务保障力

优化文旅营商环境

核心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管控体系。

解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提升文旅服务质量

核心措施:实施服务经营主体行动,健全文旅服务标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解读:通过服务质量提升,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文旅市场监管

核心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监管,规范旅游秩序。

解读:通过市场监管,保障游客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七)加强产业培育,壮大文旅发展引领力

实施招大引强战略

核心措施:创新招商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库,支持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解读: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优质资源,提升文旅产业的发展活力。

培育建强市场主体

核心措施:支持国有文旅企业优化重组,培育“专精特新”文旅企业。

解读:通过市场主体培育,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释放产业发展效能

核心措施: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重点片区组团成链,延伸消费产业链条。

解读:通过产业效能释放,推动文旅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四、总结

该方案全面系统地规划了涪陵文化旅游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从文化挖掘、旅游产品打造、产业融合、配套设施建设、宣传营销、市场环境优化、产业培育等多个方面入手,明确了具体目标和任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实施这一方案,涪陵有望在文化旅游领域实现质的飞跃,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示范地。

分享文章到:
图文解读
政策原文